何洋
【關鍵詞】老年臥床病人;鼻飼;吸入性肺炎;體位護理
前言:吸入性肺炎是指意外將胃內容物、刺激性液體、化合物等吸入肺部,引發的炎癥反應,可發展為呼吸衰竭,可見于各科室的患者群體,部分患者可發展為呼吸窘迫綜合征。老年臥床患者鼻飼期間,多種因素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設法予以控制十分必要。本文以文獻研究結果為參考,就疾病預防和護理進行綜述:
導致老年臥床患者鼻飼出現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因素包括年齡、體位、導管護理、口腔衛生、合并癥、藥物等。在此前學者的研究中,年齡超過65歲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80%以上,70歲以上患者占比達到85%以上。年齡偏大的患者機體免疫力差,被認為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體位方面,臥床患者較普通患者運動量明顯減少,且導管呈現接近水平狀,如患者取平臥或仰臥位,有較大可能導致鼻飼物反流。導管護理方面,已有研究表明長期接受鼻飼的患者食管等處平滑肌可見反射性動作,導致患者吞咽功能退化,導致鼻飼物反流。口腔衛生不理想會增加感染、發炎的可能。多合并癥患者、哮喘患者可能因免疫力異常或呼吸系統功能異常引發吸入性肺炎。部分藥物抑制患者吞咽反射,會增加誤吸和吸入性肺炎的發病可能。吸入性肺炎的臨床表現存在差異,老年臥床患者多見低氧血癥、漿液性泡沫狀痰、肺部濕啰音,少數患者可發展為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征,出現上述癥狀即應警覺。
2.1基礎預防和護理
老年臥床患者住院、接受鼻飼期間,基礎預防和護理仍是應對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主要強調加強病情跟蹤和巡房制度。如患者呼吸時可見喘鳴、肺部濕啰音問題,需暫停鼻飼并分析原因,盡快處理可能存在的吸人性肺炎問題。病房中應準備負壓吸痰設備、吸氧輔助設備等,以防患者出現突發性癥狀。對年齡偏大的患者,尤其應重視病情跟蹤,實時了解患者的體征信息,包括血氧飽和度和呼吸頻率等,患者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頻率加快等問題,應查看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癥狀。所有患者均應保證口腔內衛生,每日以生理鹽水涑口,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內的分泌物。
2.2導管和體位相關預防和護理
老年患者臥床期間應定期進行鼻飼管的清理,避免出現導管內堵塞問題,告知患者和家屬避免導管出現折疊和彎曲。對于器械通氣患者,應重視氧流量控制并加強設備消毒滅菌。患者鼻飼期間,宜采用側臥位,或稍微抬高頭頸部、上身軀干部位,于下肢遠端呈現10-15°角即可。患者該行側臥位后,還可輕扣、輕拍患者背部,促進排痰,無法正常排痰的患者,應用負壓設備幫助患者排痰。鼻飼后,患者應保持側臥位10min以上,再酌情更改臥位。
2.3藥物以及合并癥的預防和護理
老年患者臥床期間,部分藥物的用量用法等,應酌情削減或改變,如依那普利可導致患者吞咽反射異常,返流物有更大可能進入患者肺部,可考慮更改用藥時間或劑量。對于體弱患者,可在入院后,給予小劑量抗生素進行感染、吸入性肺炎的控制,即便少量酸性物質進入肺部,也可避免炎癥出現。選用抗生素期間應分析老年患者耐受性,部分經肝臟、腎臟代謝+的患者,應用前應保證患者肝臟和腎臟功能滿足代謝需要。對于存在各類合并癥的患者,額外針對合并癥信息進行吸人性肺炎預防。如患者伴哮喘,可在凌晨發病時、鼻飼之前,向患者提供鎮咳平喘藥物,通過霧化吸入等方式,避免哮喘導致的呼吸異常和吸入性肺炎。
2.4其他護理研究內容
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患者和家屬的認知水平一定程度上影響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部分老年患者對疾病了解有限,依從性不佳,也有部分患者家屬不了解基礎性的護理要求和技巧,可能增加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的幾率。相關學者據此提出加強預后指導的思路,結果上看,接受預后指導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較未接受預后指導的患者下降15%~20%。另有學者針對心理護理進行研究,認為患者情緒改善后,其護理依從性更高,其能夠更好的接受預后指導、以理想心理看待病情,有助于間接進行吸人性肺炎的控制。相關學者改用對比研究的方式,常規基礎護理相同的情況下,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不超過5%,未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則在10%~15%。
綜上所述,吸入性肺炎多見于老年臥床病人鼻飼期間,誘因復雜,預防和護理既重視常規措施的運用,也應結合患者年齡特點,進行藥物、體位、導管等方面的綜合干預。結合此前學者的研究成果,建議在后續工作中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跟蹤,通過多樣措施規避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