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蘇紅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
老年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而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而這又是導致老年患者發生前臂、脊柱、髖部以及股骨骨折的一大重要原因,對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和身體健康均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本院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2018年2月~2019年4月期間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并與常規護理模式對照研究,現進行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選取于2018年2月-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162例,以上患者均經x線和/或CT確診,其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33例和129例,最小和最大年齡分別為56歲和87歲,中位年齡(68.85±6.77)歲;橈骨遠端骨折、股骨頸骨折、椎體壓縮骨折、粗隆間骨折以及其他類型骨折患者分別為12例、31例、93例、18例及8例。采用盲法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81例,將兩組的性別、年齡以及骨折類型等一般人口學資料做t檢驗或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可以將兩組進行比較。
1.2方法參照組患者采納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遵醫囑進行鈣、維生素以及吲哚美辛栓劑等藥物護理,對病情變化情況密切關注,提供常規生理護理、病房環境維護等護理;實驗組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采納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心理干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的交流,對患者的隱私要尊重,多關心、安慰和鼓勵患者;通過相關疾病治愈的案例來使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療信心增強,鼓勵患者訴說煩惱使其不良情緒得到疏導。
1.2.2生活干預: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為其制定富含熱量、纖維素、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方案,多食用骨湯、奶制品、牛奶、豆類、蝦等含鈣量多的食物;鼓勵其養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反復強調不良生活習慣帶來的負面影響,監督患者戒煙、限酒。
1.2.3功能鍛煉:結合患者骨折恢復情況進行早期鍛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網球、羽毛球、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鍛煉。
1.2.4并發癥防護:對患者受壓肢體定期進行按摩,可以通過定時翻身、應用氣墊床等方法來預防褥瘡;臥床期間指導患者掌握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技巧和方法;通過穿防滑鞋、保持光線良好、地面擺放整齊等措施來預防患者跌倒;對患者患肢疼痛、腫脹以及是否存在靜脈曲張等情況進行觀察,指導患者家屬被動活動其患肢,一旦存在異常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對癥處理。
1.3觀察指標對生活質量情況根據SF-36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分并對比,同時觀察2組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褥瘡、關節僵硬等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分析本文所得實驗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統計進行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采用“π±s”表示正態計量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x2檢驗來進行2組正態計量數據和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
2.1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就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肢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四項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高于參照組,t=8.541,8.987,8.678,9.114;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參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9.63%(24/81),包括深靜脈血栓、褥瘡、關節僵硬分別6例、11例及7例;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94%(4/81),包括深靜脈血栓、褥瘡、關節僵硬分別1例、2例及1例;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骨質疏松癥這種威脅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疾病的發病率很高,這部分患者在受到外力擊打或者滑倒、車禍等因素的影響下極其容易導致骨折,骨折后護理工作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到老年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因此選取一種科學、系統以及規范的護理模式至關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綜合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將心理護理、生活干預、功能鍛煉以及并發癥防護等貫穿到護理的全過程中,結果顯示:就心理功能、物質功能、肢體功能以及社會功能四項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而言,實驗組患者均明顯高于參照組,t=8.541,8.987,8.678,9.114;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就并發癥發生率而言,實驗組明顯低于參照組[4.94%vs.29.63%],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納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十分理想,能夠使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風險顯著降低,在促進骨折部位愈合、提高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具有極其顯著的作用,可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