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彥 王保慶
【關鍵詞】紫杉醇;順鉑;腹腔熱灌注化療;卵巢癌;腹腔積液
卵巢癌患者多伴發有惡性腹腔積液,而由此不僅會加大治療難度、還會阻礙治療效果的獲得。因此對該類患者在治療上,應注意對腹腔積液的控制。腹腔穿刺腹腔積液引流之后灌注化療藥物,一直以來都是針對惡性腫瘤腹腔積液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雖較之于傳統腹腔穿刺引流更為保證了效果,但依然有著效果持續時間不長、復發率等缺點Ⅲ。而近些年來新興的腹腔熱灌注化療受到了臨床醫師的關注,為證實其應用效果,下文實驗對此展開研究。
1.1觀察對象實驗開展時間自2015年1月~2019年1月,該階段我院收治卵巢癌腹腔積液患者總計有90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法予以分組:對照組中患者計為45例,年齡值自37歲~68歲、年齡均值是52.3±4.2歲,病理類型:漿液性癌25例、黏液性癌20例。實驗組中患者計為45例,年齡值自35歲~67歲、年齡均值是51.6±4.1歲,病理類型:漿液性癌27例、黏液性癌18例。人組的實驗對象皆已剔除掉:存在化療禁忌癥,有嚴重的心、肝、腎、肺功能障礙,有腹腔感染、腹腔粘連等會影響到腹腔化療疾病者以及有循環系統功能、骨髓功能異常者。比較提示組間數據差異并不大(P>0.05)。
1.2治療方案兩組化療方案相同:第1天取135mg/m2紫杉醇靜脈滴注,第2天取100mg/m2順鉑腹腔灌注,并注意做好水化、利尿等支持治療;第8天取60mg/m2紫杉醇行腹腔灌注(灌注前使用地塞米松、苯拉海明做預處理)。
對照組患者經B超引導,在愎腔積液最深處做穿刺,放置中心靜脈導管對腹腔積液進行引流,保證引流徹底,并取1000ml的溫生理鹽水溶解化療藥物做腹腔灌注,并于灌注后的6h內,每隔半小時便改變一次體位。
實驗組患者經B超引導,在中下腹的左、右兩側合適位置做腹腔穿刺,放置中心靜脈導管對腹腔積液進行引流,保證引流徹底,之后兩側引流管同熱循環灌注儀相連,按情況注入1500~4000ml的溫生理鹽水(人體和出體溫度分別把控在43~44℃、40~41℃),循環速度設定在每分鐘90~180ml,時間持續60~90分鐘。排出灌注液之后,用1000ml的溫生理鹽水溶解化療藥物,做腹腔灌注,同樣要求患者每隔半小時改變一次體位。
治療21天為—個周期,進行4~6個周期的治療。
1.3評價指標①效果判定: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個階段,分別使用B超檢測腹腔積液量,將液體暗區最大深度視為評定標準,0級為值不超過1cm、I級為值介于1~5cm、Ⅱ級為值介于5~8cm、Ⅲ級為值介于8~12cm、Ⅳ為值超過12cm。據此制定的效果判定依據是:完全緩解:Ⅳ級、Ⅲ級者降低到I級或0級,Ⅱ級者降低到0級,腹腔積液持續4周未再見有;部分緩解:Ⅳ級降低到Ⅲ級,或Ⅲ級降低到Ⅱ級,或Ⅱ級降低到I級,腹腔積液減少超過50%;病情穩定:腹腔積液減少量低于50%,并無顯著變化,且持續這種狀態至少—個月;病情進展:腹腔積液平級上升,或是腹腔積液量增加超過25%目。②不良反應。
1.4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經SPSS 22.0軟件做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P值小于0.05時表示有統計學價值。
2.1比較不同方案的治療療效兩組治療療效88.9%、62.2%相比,實驗組治療效果更佳(P<0.05),統計學價值確切。表1。

2.2比較不同方案治療的安全性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更要比對照組的42.2%低(P<0.05),差異值統計學確切。表2。

熱療是借助于物理手段對局部組織予以加熱,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腹腔熱灌注療法是以此為基礎,開展的局部熱療、體腔加熱的一種治療手段。相比較于靜脈化療而言,這種治療方法更有益于減少腫瘤腹膜轉移,減輕毒副作用。本研究通過比較,發現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更好、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說明腹腔熱灌注療法對治療腹腔積液是有很好效果的。
可見,對卵巢癌腹腔積液患者在常規化療方案基礎上行腹腔熱灌注療法,效果確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