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吳平 王念 李方
【關鍵詞】桂枝湯;治療;失眠;療效觀察
1.1病例來源2018年1月~2018年12月泰州市中醫院腦病科60例住院患者,診斷為不寐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診斷標準按照2001年7月制定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非器質性失眠癥的診斷:(1)以失眠為主要的臨床癥狀,包括入睡困難,醒后再難入睡,多夢,早醒,或通宵難入睡,醒后無恢復感,疲勞或全身不適。(2)失眠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至少已1個月。(3)失眠導致注意力、記憶力下降,或白天精神疲乏無力影響學習、工作及社會活動。(4)排除繼發性失眠。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12年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診斷標準:(1)患者入睡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難寐,重者徹夜不眠。(2)常伴有頭昏,頭痛,心煩、多夢、健忘,心悸等癥。(3)排除機體器質性疾病。
1.3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18~65歲,Athens睡眠量表得分>6分;失眠2周以上;近1周末使用其他安眠藥者。
1.4排除標準出現其他疾病及外界環境干擾因素引起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出現不能耐受的的患者;服藥依從性差;口服其他治療失眠藥物者;有抑郁癥和(或)焦慮癥患者。
1.5脫落或剔除標準服藥依從性差,未按時服用藥物者;無用藥后療效及安全性評價;治療期間突發其它系統疾病而影響其繼續治療者;失訪者;受試者自行退出者。
1.6研究方法對照組:口服阿普唑侖0.4mgl次/晚,治療組:口服桂枝湯:桂枝15g、白芍15g大棗10g、生姜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2次/日,療程:4周。
1.7療效評判標準(1)Athens睡眠量表評分:根據《國際疾病和分類》第10版(ICD-10)失眠癥診斷標準制訂的失眠嚴重程度評估量表。(2)中醫癥狀評分參照衛生部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療效評價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的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睡眠效率在75%以上,睡眠時間可達到6小時以上,醒后精力可完全恢復;顯效:失眠癥狀緩解,睡眠效率65%以上,睡眠明顯好轉,總睡眠時間3小時以上,小于6小時,對睡眠質量較滿意;有效:癥狀改善,睡眠效率55%以上,睡眠好轉,總睡眠時間達2小時以上,但小于6小時;無效:癥狀未見緩解,睡眠癥狀前后比較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
1.8統計學處理治療前后應用SPSS 13.0軟件做統計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π±s)表示,用t檢驗。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測評見表1。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Athens評分見表2。

2.1.3組療效比較見表3。

中醫理論認為失眠癥的根本病機是陰陽失調,陽不入陰所致。運用桂枝湯為主加味調和陰陽治療失眠癥有較好療效。其營衛失和型不寐,則是由營衛之氣運行失常可導致營衛失和型不寐。“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陽氣盡,陰氣勝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勝,勝則寤矣。”“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盛,不得入于陰則陰虛,故目不瞑矣。”所以,因營衛不和,衛陽之氣在夜晚不入營陰,陽不入陰,而導致了入睡困難。運用桂枝湯治療營衛失和型不寐可從調和陰陽人手,解決因陽不入陰導致入睡困難的失眠癥。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炙甘草生姜、大棗5味藥組成,其中桂枝、芍藥一散一收,陰陽相濟,氣血相合,桂枝辛溫發散,甘草配伍桂枝生姜辛甘化陽,芍藥酸甘收斂,甘草配伍芍藥大棗酸甘化陰以助營陰,生姜大棗益脾和胃。馬赟等通過臨床桂枝、白芍的比例來治療失眠癥。如在日間(尤以早上)以益衛補氣為主,桂枝湯方中桂枝和白芍比例為2:1,以助衛氣的運行,晚間桂枝和白芍比例為1:2,以酸甘養陰為主而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