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關鍵詞】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自發性氣胸;護理措施
COPD是老年群體的高發病,其發病原因為大氣污染、吸煙或肺部感染等,具有病程偏長、發病緩慢和復發率高等特點。sP是該病的主要并發癥,致死率較高,治療周期較長,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情況,應當采取恰當的治療與護理方案。例如在研究過程中,以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進入本院治療的84例COPD并sP患者的年齡較大,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護理效果,相關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進入本院治療的84例COPD并s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之前,得到患者的同意,并經過相關審核批準后,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將患者隨機劃分為A組以及B組兩個組別,每個組別中各有42人。其中A組中,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14名;年齡范圍是62~86歲,平均(68.24±1.36)歲;病程范圍是4~14年,平均(8.65±0.34)年。B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范圍是63~87歲,平均(68.57±1.44)歲;病程范圍是5~13年,平均(8.15±0.45)年。上述數據對比并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B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告知患者絕對臥床,堅持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鼓勵其主動翻身,指導其呼吸訓練;為其行霧化吸入與吸氧治療,觀察其生命體征。A組給予精細化護理,具體為:
1.2.1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力較差,多會表現出抑郁心理,護理人員應采用和藹、主動和熱情的態度為患者服務,獲取其信任。定時評估其心理狀態,分析其抑郁原因,進而給予針對性疏導。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其溫暖與關懷,使其治療信心增強。
1.2.2氧療護理。若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則應給予暫時性的高流量吸氧治療,若其呼吸情況較佳,則行持續性的低流量和低濃度吸氧治療。氧療時間為3~4周,叮囑患者可于院外行間歇性氧療。
1.2.3胸腔引流護理。術前利用x線片確定患者的氣胸位置,并合理選擇引流管。術后觀察其引流物變化,避免引流管折疊或扭曲,并觀察患者的皮膚狀況,堅持無菌操作。備好紗布與敷料,叮囑患者深呼吸而后屏氣,再進行引流管拔除處理,拔除速度應快速,并使用敷料覆蓋切口,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
1.3觀察指標通過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把控,其中評分包括了20個項目,劃分為4分等級,共計80分。分數<53分示未出現抑郁;53~62分示輕度抑郁;63~72分示中度抑郁;>72分示重度抑郁。從生活質量的角度出發,對生活質量估量表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共計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為正相關,并將評分結果劃分為滿意、較為滿意以及不滿意等幾個方面。
1.4統計學分析在數據研究過程中,主要通過SPAA16.0軟件進行處理,通過這種專業化的數據處理軟件,能夠在有效時間內,明確試驗研究過程中,各類數據的準確性以及有效性,確保試驗結果的實用性。
2.1對比抑郁癥狀發生率A組的抑郁癥狀發生率為76.19%,B組為92.86%(p<0.05),詳見表1。

2.2對比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后,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A組高于B組,組間與組內對比有差異(P<0.05),詳見表2。

2.3對比護理滿意度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24%,B組為80.95%(P<0.05),詳見表3。

COPD并sP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精細化護理是該合并癥患者的主要護理措施,其通過必要的心理護理,能夠較為明顯的改善老年患者的孤獨感,減少抑郁隋緒,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治療活動中。并能主動配合治療。氧療護理可針對患者的呼吸情況行針對性吸氧治療,確保其呼吸順暢,預防窒息。胸腔引流護理可減少感染等并發癥,使氣胸徹底消除,避免復發。疼痛護理可減輕痛感,提高患者對于疼痛癥狀的自我應對能力。結果為:A組的抑郁癥狀發生率(76.19%)低于B組(92.86%)(P<0.05)。在經過必要的護理工作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要明顯高于護理工作開展之前,并且生活質量評分,A組要明顯高于B組,并且數據之間有統計學意義。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孫娜等研究能夠反應實際情況。因此通過精細化的護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抑郁癥的防范能力,增強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醫療服務質量,值得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