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強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醫養健康產業;創新
“新舊動能轉換”我們提出來,目的是對傳統舊動能進行改造,對新動能進行培育。作為增進醫療、健康、養老、養生等多行業融合發展的醫養健康產業,同時也作為我們加快培育的新動能之一,我們從創新醫養健康服務模式、提高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改善醫養健康發展環境,建立健全全周期健康服務的產業鏈各方面著手,進行醫養健康產業探索,但是現在我們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醫養健康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
2.1醫養健康產業體系不夠完善醫養健康產業涵蓋醫療保健、醫學服務、健康管理、醫療器械、運動醫學等多方面的醫學相關行業企業領域。現在階段來看,在大健康背景下,我國甚至是各地區醫養健康相關各種規模的產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但是,營運的項目單一,結構也不盡合理,市場競爭力不夠強,相應的出現了各種發展問題,我們期待的醫養健康產業的社會功能不能夠正常發揮出來,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系不夠完善,產業鏈較短,有待加強。
2.2醫養健康產業資源分布不均衡從城鄉分布看,雖然經過幾年發展,但城鄉間的不均衡依然存在。我們可以從他們在收入和消費上觀念的差別看到,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相對較高,他們所居住的城市或城市周邊地區,不論從交通條件到教育、通信、醫療等各種條件資源都是比較好的,因此對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需求也是比較高的,從而促進了城市及其周邊地區醫養健康企業的發展;反觀鄉村地區,由于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相對較低,鄉村及周邊地區教育、通信、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居民對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的興趣不大,因此發展也是比較滯后。從資源分布看,區域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了醫養健康產業發展。
2.3醫養健康產業缺乏專業人才我國老齡化社會逐步顯現出來,大量的老年人將成為醫養健康產業的服務對象,這些服務對象中慢性病的服務、健康管理服務、養老服務問題也將凸顯出來,社會對家庭護士、家庭醫生、家庭康復人員也逐漸開始需求量增加,因此今后一段時間,具有健康保健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醫療相關專業人才將會十分緊缺,就業機會將會大增。
2.4缺乏醫養健康產業標準和規范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全社會都十分重視和發展醫養健康產業,但是該產業涉及面非常廣,難以形成比較齊全和高標準的產業標準和規范,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較多質量不一的健康產品,尤其以保健品為甚,造成了市場的混亂,這些均是產業標準和規范不到位導致。從醫養健康產業全局來看,亟待解決核心技術,整理和推出合理完善的規范標準。
3.1加強政府調控職能政府調控職能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在我國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初期,它的調節和指導作用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從以上問題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醫養健康產業亟待解決核心技術,整理和推出合理完善的規范標準,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3.1.1政府要從戰略上對整個產業進行管理規劃設計,對醫養健康產業涵蓋的健康保健、醫藥、服務等不同板塊進行整體規劃和部署。
3.1.2對醫養健康產業發展不斷推進和完善,加強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對那些有意注資或投資加入醫養健康產業的資金或企業,要簡化它們辦理相關各種手續和給以政策幫助,鼓勵興辦如康復醫院、醫療機構、養老院、老年健康管理中心、婦兒醫院等機構。
3.1.3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鼓勵他們投入或者開辟醫養集合產業相關合作模式,創新和給予醫養結合相關產業資金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充分發揮資金優勢。
3.2建立多元化的醫養健康產業體系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信息化的同時,也讓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醫院、藥店等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和方式已經被健康保健、養生、私人化、個性化醫學服務等健康服務逐漸沖擊,而且更多的人對多元化的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項目也逐步擴大。所以,醫養健康產業的服務項目也要針對不同的需求和人群做出相應的項目調整和開發,在大健康背景下,逐步增加信息化和網絡化服務,醫養健康產業的大發展也將逐步到來。
3.3推進醫養健康產業創新升級醫養健康產業在我國發展還剛起步,我們的經驗還不夠,因此我們為了長遠發展,必須要不斷進行研發,不斷進行創新,不斷升級。
3.3.1不斷進行研發。我們要鼓勵醫養健康行業科研機構進行研發,提高技術創新,做到科學引領,產學研結合,鼓勵資源共享合作開發,積極將開發的新技術應用到企業生產和服務中去,不斷適應市場,適應服務對象,同時不斷調研,將反饋直接聯系到研發中去,不斷提高企業自主研發創新能力,這樣形成良好的循環機制,逐步推進產業創新升級。
3.3.2培養科研人才。醫療機構、高校、醫養健康產業等部門都要積極儲備高技術科研人才,逐步培養科研團隊,不斷提高對醫養健康產業的開發和創新科研能力。
3.3.3加強互聯網思維。信息社會背景下我們一定要加強對互聯網概念的深刻理解,不斷在醫養健康產業中融入互聯網技術,不斷對傳統和已有的技術、產品、服務等進行創新和省級。
3.4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醫養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現階段我國醫養健康專業人才不但素質不夠高而且比較缺乏。雖然我們建議醫療機構、高校、醫養健康產業等部門都要積極儲備高技術科研人才,逐步培養科研團隊,不斷提高對醫養健康產業的開發和創新科研能力,但是現階段稀缺人才還是要盡快培養。鼓勵高校、醫養健康企業、社會培訓機構等加大對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對有發展潛力的人員亦可以輸送到先進的國家進行醫養健康知識學習,以此彌補社會急需的健康產業專門人才。
在新舊動能轉化背景下,隨著經濟和知識的發展,人們的健康保健只是和意識逐步增強,同時我國社會加速步入老齡化,醫養健康產業各方面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長,醫養健康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服務型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發展醫養健康產業既可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優化升級,又可提升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