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川,張崇海,馮良興,余秋蘭,王宏達,趙浩川,陶北平,陳 健
(1.昊華化工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225;2.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工業排放氣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225)
垃圾填埋氣是垃圾填埋物中的有機物在厭氧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其主要成分為CH4、CO2、N2,H2O等,還有140種以上的微量雜質[1],其中最主要的成分CH4溫室效應的增溫潛能(GWP)相當于同質量CO2的21倍[2],據估算,中國2009年垃圾填埋氣的CH4資源為53.4億m3[3],并且還在逐年遞增,如果能將這些CH4回收利用起來,不但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可以作為燃料能源的補充。
對垃圾填埋氣的處理和利用,目前主要方法有:一是燃燒發電,二是凈化回收CH4用于城市燃氣或者生產CNG[4]。其中,根據產品用途,對填埋氣甲烷的回收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將填埋氣中的甲烷提濃到高濃度,作為天然氣去煤氣工廠轉化為城市煤氣;第二種是調節填埋氣的密度和熱值后直接送到城市煤氣管網。垃圾填埋氣的成分非常復雜,含有大量的VOCs、硅氧烷、H2S等,要回收CH4,首先需要對這些雜質進行處理,再脫除部分CO2以提濃CH4。
昊華化工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原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07使用方式一,采用脫硫、冷凍、TSA(變溫吸附)、PSA(變壓吸附)聯合工藝,成功應用于香港東北新界填埋場;該裝置作為全球首套大規模垃圾填埋氣凈化回收CH4裝置,設計處理量達15000Nm3/h,成功地將填埋氣的CH4體積分數由~55%提高至>92%,再送往香港中華煤氣的工廠生產城市煤氣。
香港東南新界填埋場的填埋氣的主要組成及香港城市煤氣熱值、密度要求見表1。由于香港地區的管網煤氣對熱值要求不高,填埋氣與其已經有些接近;故本次處理香港東南新界填埋場填埋氣的方式是第二種,即將填埋氣凈化后,調節到合適的熱值和密度,直接送入城市燃氣管網。
該新項目采用了脫硫、深冷脫烴脫水、PSACO2,PSA-N2聯合新工藝,一次性將填埋氣處理為合格的管網燃氣。
從表1可以看出,要得到合格的產品,需要先凈化脫除H2S等微量雜質,再脫除部分CO2以降低密度提高熱值。脫除CO2采用了變壓吸附法脫碳(PSACO2),為了將熱值和沃泊指數調節到和燃氣管網一致,在密度合格后,再往脫碳氣加入少量由PSA-N2生產的N2來調整熱值。
變壓吸附(PSA)技術是工業氣體分離的常用技術。其利用三種機理來實現氣體的分離:平衡效應、動力學效應和位阻效應[5]。在本裝置中,PSA-CO2的吸附劑利用平衡效應來實現CO2與CH4的吸附分離,填埋氣的主要組份在某吸附劑表面的等溫吸附曲線見圖1。由圖可以看出,該吸附劑對CO2的吸附量遠大于對CH4等輕組分的吸附量,而且高壓和低壓的吸附量差異明顯,故可以利用該吸附劑,實現對CO2和CH4的分離。

圖1 填埋氣主要組份在某吸附劑上等溫吸附曲線
而PSA-N2工藝則利用空氣中O2和N2組分在碳分子篩吸附劑的擴散速度差異,即動力學效應來實現O2和N2的分離,從而得到富氮氣。兩者在碳分子篩表面的吸附速度相大10倍以上[5,6],故空氣經空壓機加壓,再經過濾后進入吸附器,短時間內,O2被吸附在吸附劑表面,N2因為來不及被吸附而從吸附器頂部輸出,從而制取體積分數達95%~99.99%的氮氣。
工藝流程框圖見圖2。

圖2 填埋氣處理裝置的工藝流程框圖
填埋氣進入壓縮機增壓后,送入脫硫系統脫除H2S,之后再送入深冷系統脫除掉H2O、高碳烴和硅氧烷類[7]。然后一部分送入PSA-CO2系統脫除掉部分CO2,得到密度較低的脫碳氣。另一部分則走旁路。這種部分處理的辦法,可以提高整體的回收率,并降低裝置的投資、占地和能耗。
脫碳氣與旁路氣在混合系統1混合,得到密度已經合格的凈化氣,但熱值高于設計值,故需加入N2降低熱值。N2由PSA-N2制取,在混合系統2與凈化氣混合,因N2與凈化氣密度接近,故加入后不會對密度產生明顯影響,還可增加產品氣量。再經加臭,調壓后,得到合格的產品氣送至城市燃氣管網。
該項目由香港中華煤氣集團投資建設。項目包括了本填埋氣處理設施,調壓站,以及兩者間的12km輸送管道等。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裝置已經于2017年10月投入運行,2018年1月通過考核驗收,并有一年多的穩定運行。
由于本裝置負荷每天呈周期性變化,故要求各工段能在不同負荷下自動調整,以滿足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的要求。本裝置的調試主要包括三步:首先將PSA-N2調試合格,確保能提供合格氮氣和儀表空氣,第二步是調試PSA-CO2,第三步是整體聯調,難點在于控制各系統的處理比例,以確保在任何負荷下都能穩定輸出合格的產品氣。裝置的運行結果見表2。

表2 裝置運行數據
從表2可以看出,本裝置既可將填埋氣的密度調低,又可避免熱值過高,可將處理后的產品氣直接送入煤氣管網,作為居民燃氣使用。
填埋場配套有發電機組,使用填埋氣燃燒發電供填埋區的基礎設施,如辦公室、維修機房、抽水站以及污水處理廠等使用,多余的填埋氣進入火炬焚燒;在本裝置投運之后,多余的填埋氣則不再焚燒,而是進入本裝置回收CH4。而PSA的解吸氣作為主要的廢氣返回填埋場的火炬燃燒。經高溫焚燒后,轉化為CO2和H2O,而其他有害物質也在高溫火焰中被破壞[8]。
裝置廢液有兩處:一是壓縮機后氣液分離器分離出的水,返回填埋場的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深冷分離出來的有機廢物,由于濃度較高,污水處理廠無法處理,故需送到相應的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東北填埋場的TSA處理工藝相比較,不需要定期更換TSA吸附劑,但需要處理廢液。
本裝置設計壽命10年,全壽命期內,PSA吸附劑都不需要更換,需要更換時可作固體廢物處理。脫硫劑到壽命期后需更換,換下的脫硫劑作為固體廢物處理。
本裝置的規模是同類型裝置中亞洲最大的,設計每小時可生產8000Nm3合成燃氣,按照0.25港幣/MJ計算,年產值達2.7億港幣,扣除原料,能耗,人工費,設備折舊費等,每年利潤可觀,是香港大型節能減排環保項目之一,是變壓吸附工藝在香港填埋場應用的又一成功案例,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示范效應。
同時,該類型裝置的成功建設,還得益于填埋場的填埋氣收集設施的建設,比如收集井的布局,填埋場的密閉等,這些配套設施可提高填埋氣收集率,回收甲烷才有效益。內地的垃圾填埋場早期大多都是裸露或者簡易填埋,近些年才開始進行封閉工程,而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和內地填埋場的封閉改造,類似的填埋氣處理設施也將會得到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