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敏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醫院心胸甲狀腺乳腺外科,安徽 宣城 242000)
在臨床上,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的頸部疾病之一,如不及時的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以及生存時間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1-2]。手術治療能降低甲狀腺腫瘤患者的死亡率,而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不但能提高臨床療效,還能為患者降低醫療費用[3]。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對67例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發現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患者的KAP評分分值(行為、態度、知識)以及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且產生了滿意的效果?,F報告見正文展示。
選取本科室的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67例,所選時間區間是2017.1.1日——2017.12.31日,將此階段的67例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其中單側甲狀腺良性腫瘤有45例,雙側甲狀腺良性腫瘤有7例,甲狀腺癌根治有15例。
將這67例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分為對照組(33例)、觀察組(34例)。
對照組——性別方面對比,男:女=6:27例;年齡方面統計,上限:75歲,下限24歲,平均(53.76±8.48)歲。
觀察組——性別方面對比,男:女=8 :26例;年齡方面統計,上限:76歲,下限23歲,平均(54.12±8.69)歲。
在對2組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的上述性別、年齡以及臨床表現等資料進行對比核算后,結果顯示(P值>0.05),表示2組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2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飲食指導、心理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加用臨床護理路徑,以下為其主要流程:①患者入院的第一天,登記并核對患者的個人信息,進行入院健康教育,主動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及時、正確的執行醫囑[4-5]。②第二天至第三天,做好患者標本的留取及送檢工作,并完善相關的術前檢查,指導其做好術前準備[6]。③第四天,仔細核對標本送檢情況、影像學資料等,根據醫囑留取新的標本。給患者做好胃腸道準備、術前麻醉準備以及手術護理,在手術前半小時給患者肌肉注射術前針,并根據患者情況留置導尿管。④第五至七天,術后使患者處于平臥位,并給其提供鎮痛泵,做好術后護理,術后24小時內密切的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進行記錄。時刻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術后按照醫囑給患者換藥、拔除引流管,觀察切口是否滲血以及引流管所引出液體的性質、顏色以及量等情況[7-8]。⑤第八天。囑患者多吃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對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評估,并對其進行科學的出院指導。
觀察并比較2組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KAP評分情況(行為、態度、知識),參照國際上常用的KAP模式[9],自擬調查問卷,總分為60分。并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0分,根據分數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
經軟件SPSS 22.0核算處理后,其中2組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的各項數據用“(±s)”表示,概用“%”形式反映,同時用卡方值檢驗,最終結果顯示為P<0.05,由此2組患者可以進行比對試驗。
觀察組的行為、態度、知識的分值均由于對照組,P值<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2組患者KAP的分值
經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94.12 %優于對照組69.70%的滿意度,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對比2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臨床護理路徑的滿意度
甲狀腺腫瘤手術分為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甲狀腺全切除術是指將一側甲狀腺全部切除,并非將兩葉甲狀腺全部切除。部分切除往往保留對側全部或部分甲狀腺組織,維持患者所需的生理功能[10]。手術主要切除的是腫瘤瘤體及其周圍區域的淋巴結等。甲狀腺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的同時,采取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的緩解患者術前緊張及恐懼感,減少術后頭暈、切口出血等并發癥,提高治療療效,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11]。臨床護理路徑有明確的護理工作流程,規范、詳細的時間表,能夠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從而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更多的信任感,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臨床護理路徑,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KAP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69.70%的滿意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訴,科學、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