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紅
(??诮洕鷮W院,海南 海口 571127)
由于心跳呼吸驟停患者的血為零,則會導致灌注重要器官(如大腦)的血供給不足造成的。引發心臟驟停的原因主要由先天性心臟病或非心臟病原因造成的。如果在生活中突然發生心臟驟停,4至6分鐘不及時獲救的話,則會嚴重損害患者的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科學合理的心肺復蘇可以使一些患者的生命繼續延續。
選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在急診室搶救的86名心肺驟停患者,并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均為43例,觀察組中的24人為男性,19人為女性,他們的年齡在年齡19歲到53歲之間,(42.50±3.68)歲是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其中13例患者來自多發傷,14例來自腦血管病,7例患者來自腦血管病,6例患者來自有機農藥中毒,3例患者的原因不明;對照組中男性為23例,女性為20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0歲至54歲之間,(42.78±3.59)是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其中14例為多發傷,13例患者為腦血管病,8例是由于溺水,6例患者是有機農藥中毒,2例患者的原因不明,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可比性。
對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心跳復蘇時,采用標準胸外心臟按壓對其進行心跳復蘇,其按壓的頻率每分鐘達到100次以上,并且壓縮深度達到5厘米,同時由兩到四人采用的輪流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標準胸外心臟按壓,每隔二到三分鐘進行以此輪換,采用通氣方式使用人工通氣的呼吸機容量進行控制,控制百分之百的氧濃度, 10次每分鐘的潮氣量,及時對患者注射利多卡因,腎上腺素,胺碘酮等復蘇藥物。另外還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雙向波除,并維持在1到45分鐘的心跳復蘇時間。在該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心肺復蘇機開展心肺復蘇,觀察組使用標準心肺復蘇按壓,兩組同時給氣管插管,當心肺復蘇機安置完成后在實時機械CPR,并且插入患者氣道的導管與CPR的連接接口連接,同時在進行正壓通氣。按壓深度要根據患者前后胸徑進行調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通氣道預期壓力,保證患者的人工呼吸氣量,在搶救中兩組患者使用的復蘇與除顫藥物相同。
根據患者的自主循環恢復作為觀察標準:第一可以通過患者的脈搏觀察患者的心跳復蘇情況;第二根據患者的心臟收縮壓大于60毫米的汞柱,來觀察患者的心跳;第三自助心跳護膚的標準,患者的自助心跳大于60次每分鐘,并且可以持續一到三分鐘,則可以判斷出患者已恢復自主心跳。
在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用百分比(%)來計數資料,采用x2表示檢驗,如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則(P>0.05);如果具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氧飽和度,氧分壓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心跳復蘇機和標準胸外心臟按壓進行對比分析,其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P<0.05),兩組患者的差異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觀測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觀測指標對比(±s)
組別 n 血氧飽和度(%) 氧分壓(p/kPa) 二氧化碳分壓(p/kPa) 收縮壓(mmHg)研究組 43 93.64±5.90 42.53±8.03 3.98±1.07 93.57±5.42對照組 43 93.05±4.79 40.17±7.65 3.05±0.72 78.64±6.49 t值 0.509 1.395 4.729 11.578 P值 0.612 0.167 0.000 0.000
從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的43例在心肺復蘇過程中,41例患者具有顯效的的作用,其有效率帶到95.35%,而對照組的43例患者,在心肺復蘇中,35例患者為顯效,其有效率達到81.40%,對兩組患者的效果進行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診室有許多緊急情況,心跳呼吸驟停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所以在急診室中心肺復蘇對搶救病人的生命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病人出現心跳駐停而沒有及時的進行搶救將會對患者的各個器官造成不可逆的破壞,所以心跳復蘇一直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更有效的心肺復蘇技術已經出現,其搶救成功率也得到了改善。
在人工CPR進行心肺復蘇時需要多個醫務人員來進行搶救,在輪換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出現臨時暫停,即使經驗在豐富的醫生也不能確保在搶救過程中按壓節律、按壓幅度的規律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的血氧飽和度,氧分壓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的二氧化碳分壓,收縮壓均低于觀察組,該差異有統計學顯著(P<0.05),這表明當在搶救心跳駐停患者時采用心肺復蘇機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及收縮壓,這與目前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對照組的心肺復蘇按壓的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跳復蘇機在在搶救中可以進一步提高搶救的效果。
因此,使用心肺復蘇機來支搶救心跳駐停的患者比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恢復的效果好,友利于進一步提高心肺復蘇的效率,并且對臨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