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張 英,陸 楊,唐 姣,梁勇勤,申 苗
(西安航天總醫院 神經外科,陜西 西安 71010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相似的基層人員,自動自發的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集體。活動作為全面質量管理中的一環,在自我啟發、相互啟發下,運用各種品質管理手法,全民參加,對團隊自己的工作現場不斷地進行維持與改善[1]。
神經系統疾病變化早期主要表現瞳孔的改變,不同的人同一時間判斷同一患者也存在差異,這種主觀測量瞳孔存在的差異,不能為醫生提供早期病情變化,若到腦疝晚期才發現,往往延誤了患者搶救時機,預后差[2]。
品管圈——愛腦圈于2016年4月成立,分別由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護士人員組成,調查對象為活動前后各測量263次瞳孔的變化。
活動由2016年4月進行至2016年9月,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圈員各有分工。每隔兩周舉行一次圈員活動,每次活動時間為30分鐘,利用頭腦風暴,結合科室實際存在問題和難點,確定愛腦圈的主題為提高住院患者瞳孔測量準確率,重點為重癥監護室、手術病人、危重病人等。
我們利用15天時間觀測了263次瞳孔變化,差異69次。對此,分別利用餅狀圖(如圖1所示)、魚骨圖(如圖2所示)及柏拉圖(如圖3所示)對現存狀況的主原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經驗目測及測量工具不實用為高差異存在的主要原因。

圖1 餅狀圖

圖2 魚骨圖

圖3 柏拉圖
對分析出的兩大原因進行綜合目標值設定,得出以下結果:

2016年6月至7月進行PDCA循環方法對策實施。
由于護士無瞳孔測量尺,僅靠經驗判斷患者瞳孔大小,在圈員的努力下制定瞳孔測量尺(如圖4所示),制定正確測量瞳孔的方法及流程[3],護士長組織嚴格培訓,規范使用測量尺及測量方法,提高準確率。日常工作中,圈員隨機抽查,護理人員之間加強交流及監督,提高準確率。

圖4 測量瞳孔尺
觀察柏拉圖(如圖5所示),得出改善后,差異次數從69次降低到20次,準確率由活動前的73.76%提高至活動后的92.39%,目標達成率(如圖6所示)。
5.2.1 提高瞳孔測量的準確性,可以及時準確發現患者病情變化,保證患者安全。提高了護理人員專科護理水平,減少了安全隱患,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5.2.2 本次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了護理團隊的聰明才智,調動圈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每個成員收獲了有形成果,掌握了一系列品管圈手法,為持續推進品管圈活動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下一期品管圈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圖5 改善后柏拉圖

圖6 目標達成率
制定出近距離瞳孔測量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