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曉,陳卓萍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廣東 珠海 519000)
膽囊炎屬于臨床中常見疾病類型,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部絞痛癥狀,疼痛癥狀會間斷性的發生,并且還有伴有低熱、嘔吐等癥狀[1]。膽囊炎患者中約有95%的患者屬于結石性的膽囊炎,這一些患者除了有膽囊炎之外還存在膽囊結石的癥狀,其余的5%患者均屬于非結石性的膽囊炎。膽囊炎所存在的疼痛癥狀會更加突出,臨床中主要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對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臨床手術療效,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為例,探討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策,現報答如下。
將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選擇46例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膽囊切除。4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22至84歲,平均年齡(64.1±5.6)歲。46例患者在術前均接受CT檢查、胃鏡檢查,其中確診為胃竇癌患者31例,賁門癌患者15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46例患者劃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兩組患者均為23例。兩組患者多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備對比價值。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采取相同的手術操作方式。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配合措施,主要是以做好消毒措施、傳遞手術器械等為主。
實驗組采取改進后的護理配合對策,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準備。手術之前1d到病房對患者進行探視,查詢患者病歷并評估患者手術配合狀況,為患者講解手術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手術之后會留置尿管與胃管,提前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負面情緒。手術之前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特點,并主動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掌握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各種問題;2、儀器設備準備。預先做好儀器設備的準備工作,尤其是高清電子腹腔鏡系統、超聲刀以及胃腸手術器械等準備工作,對于部分器械做好徹底性消毒。在手術之前對儀器設備進行調試,保障手術中設備使用有效性;3、環境控制。手術室環境溫度需要嚴格控制在22至20℃,并且室內濕度需要控制在55%至60%。手術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手術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規范性消毒與無菌操作,術中盡可能減少手術間的開門次數,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減少傷口暴露在外部環境的時間;4、術后護理。手術完成之后及時通知患者家屬手術結果,將患者安放在病房當中,并詳細詢問患者的心理情況,耐心講解手術當中的注意事項,降低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術后結果的擔憂,建立術后康復信心。鼓勵患者做好自我衛生保護,提升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并且強化患者機體康復能力。手術之后到出院之前,巡回護士都需要到病房進行隨訪,詳細循環患者的感受并且觀察傷口的恢復狀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疼痛感,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統計與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手術效果以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為項目。
本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觀察指標等數據均采取SPSS統計學軟件實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方式表達,例如(3.1±1.1),數據之間的檢驗采取P值實現,P<0.05代表數據差異明顯。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數據相對于常規組而言均存在差異,數據差異均較為明顯,差異均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對比
近些年伴隨著生活環鏡、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患者的生活節奏不斷改變,臨床中膽囊疾病發生率不斷提升[2]。按照臨床醫護經驗,膽囊切除術是膽囊炎的主要治療方式,在圍術期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可以更好的優化手術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借助自身專業化的護理知識以及對患者的病癥熟悉掌握可以更好的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提高術后康復效率,改善預后作用[3]。在手術配合中,器械護士不僅需要準確掌握手術操作步驟,同時還需要了解吻合器、閉合器等設備的型號、用途以及使用時可能發生的特殊現象,掌握手術不同階段的器械使用情況,將所需要的物品和器械妥善擺放,做好快速、準確的傳遞手術器械,從而保障手術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患者滿意度以及醫師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常規組,多項數據的差異均顯著。這一結果充分證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配合方案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康復效率更高,患者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更快,對于手術療效有顯著的改進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臨床手術水平。
綜上所述,行之有效的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策能夠更好的優化手術效果,提高醫師手術操作質量,值得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