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楠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人民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臨床對膽囊性疾病的治療,通常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主,由于此種術式微創、術后恢復快而備受臨床青睞以及患者的認可[1]。雖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臨床整體療效會因為患者自身原因而受到一定的影響。基于此,臨床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期間予以有效的護理配合,至關重要[2]。本文特此觀察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中手術室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做如下報道:
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98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符合倫理學要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障礙、無法溝通交流以及手術禁忌癥者。通過電腦完全隨機分組法,將之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兩組分別有49例。研究組中25例男性研究對象,24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20-80(48.9±15.5)歲;常規組中24例男性研究對象,25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21-80(48.8±15.6)歲。對比兩組臨床資料,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大。
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手術護理,即術前探訪、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觀察病情等。研究組在常規手術護理基礎上進行綜合手術室護理干預,具體為(1)術前護理干預:由于患者不了解手術內容,對手術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畏懼感,進而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對此,護理人員須在術前1d對患者進行探訪,加強交流,實施心理干預,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想法,積極心理疏導,為患者減輕負性心理,建立克服疾病勇氣。另外,向患者詳細說明腹腔鏡手術優勢、術中注意要點,為患者介紹麻醉醫師、手術操作意識以及相關護理人員,若條件允許,可邀請治愈成功的案例現身說法,為患者加強治愈信心,促使其以最佳身心狀態迎接手術。(2)術中護理干預:入室后,嚴控室內濕度、溫度,為患者創造優良的手術環境;注意觀察患者各項體征,預見性處理術中危急情況,與醫師配合快速解決并發癥;對腹腔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合理調節,保證精確建立氣腹;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予以液體補充;注意手術進展情況,適當調整體位;術中向醫師積極傳遞物品,通過默契配合,縮短手術時間。(3)術后護理干預:術畢積極觀察患者,以免麻醉蘇醒中出現墜床、躁動,術后呈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以防呼吸道誤吸嘔吐物。患者意識清醒且氣管導管撤出后,指導患者有效呼吸,完全蘇醒后,安全送患者回病房。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蘇醒躁動發生率。以自擬問卷表統計兩組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分數>85分為滿意,否則即為不滿意。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予以統計分析。以[n(%)]為計數資料,用卡方比較組間差異;以(±s)為計量資料,用t比較組間差異。以P<0.05表示組間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均少于常規組,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比較(±s)
小組 病例 手術時間(min) 術中失血量(ml)研究組 49 75.7±16.5 40.2±23.4常規組 49 89.8±22.5 52.6±26.7 t 3.537 2.444 p<0.05 <0.05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且蘇醒躁動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蘇醒躁動發生率比較[n(%)]
近兩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深入發展,在臨床治療疾病過程中,腹腔鏡手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不僅微創,而且還能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效果顯著[3]。但大部分患者對腹腔鏡手術知識不甚了解,極易產生畏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影響手術順利開展以及臨床治療效果。故而在腹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需加強護理干預的配合[4]。本文中,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規組,蘇醒躁動發生率低于常規組,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綜合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減少腹腔鏡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失血量以及術后蘇醒躁動發生率具有積極的作用。這是因為術前了解患者心態,便于個性化心理干預,以徹底消除患者不安心理,促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術中保持舒適體位,監測其各項體征變化,積極預防術中并發癥及其他不良事件,縮短手術進程,以免術失血量過多,術后密切觀察有利于減少蘇醒躁動,促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