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芳
(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0)
出生之后0~36個月為兒童的身體發育以及智力發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所以,予以0~36個月兒童有效健康管理十分關鍵[1]。本研究在本社區開展全面健康管理模式之前和之后各抽取100例0~36個月兒童用作實驗資料,分析0~36個月社區兒童的健康管理模式及實行效果。
將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本社區沒有開展全面健康管理模式之前隨機抽取100例0~36個月兒童納入參照組分析資料,女性和男性之比是46比54,0~12個月兒童有21例,12~36個月兒童有79例,(1.28±0.25)歲是其年齡平均值;將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社區開展全面健康管理模式之后隨機抽取100例0~36個月兒童納入實驗組分析資料,女性和男性之比是48比52,0~12個月兒童有22例,12~36個月兒童有78例,(1.27±0.26)歲是其年齡平均值。對參照組與實驗組社區兒童一般數據資料予以統計和對比,P>0.05,不具有數據檢驗的顯著差異。社區兒童家屬仔細閱讀和簽署知情同意書,對醫學倫理會相關工作人員上報之后得到批準且通過。
常規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參照組社區兒童,僅予以定期體格檢查和按時預防接種。全面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實驗組社區兒童,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相關指標進行監測,定期對兒童的身高狀況、體重狀況、發育狀況開展檢測及評估,并和標準的體重及身高等相關指標予以比較,予以兒童膳食營養相關指導,促使家長對兒童進行合理喂養和使其健康飲食,進行常見病的防治,并開展預防保健等。
(1)觀察并研究實驗組與參照組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2)觀察并研究實驗組與參照組兒童的貧血及佝僂病狀況。
0~36個月社區兒童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1.0版本)驗證,超重例數、低體重例數、營養不良例數、生長延緩例數、消瘦例數、貧血例數、佝僂病例數表示為例數(n)或率(%)的形式,開展卡方檢驗,P<0.05,出現數據驗證的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兒童的超重例數、低體重例數、營養不良例數、生長延緩例數、消瘦例數與參照組兒童相關數值予以對比且計算,P<0.05,出現數據驗證的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統計和分析
實驗組兒童的貧血例數、佝僂病例數與參照組兒童相關數值予以對比且計算,P<0.05,出現數據驗證的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兒童的貧血及佝僂病狀況統計和分析
近年來,中國兒童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明顯減少,然而仍存在一定的低體重和生長延緩情況,超重兒童人數逐漸增多。而貧血是0~36個月兒童比較多發的疾病,佝僂病于嬰幼兒中也比較多見,均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及危害[2-3]。
在兒童時期增強對其進行健康管理可以保證機體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將人口素質明顯提升。此文相關數據展示出,實驗組兒童的超重例數、低體重例數、營養不良例數、生長延緩例數、消瘦例數對比于參照組兒童相關數值更少,P<0.05,表明數據分析的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兒童的貧血例數、佝僂病例數對比于參照組兒童相關數值更少,P<0.05,表明數據分析的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0~36個月社區兒童實施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呈現較優效果,能夠明顯改善社區兒童的生長發育指標,將社區兒童發生貧血及佝僂病情況明顯減少,展示推廣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