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華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建筑工務局,廣東 深圳518001)
2019年3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1]。意見指出: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圖審查(或縮小審查范圍)、實行告知承諾制和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等方面,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這意味著關于是否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的爭論已經塵埃落定,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對于建設工程參與各方的工作流程、責任劃分將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擬從該制度的取消對設計院產生的影響角度進行分析。
20世紀末,建設工程發生多起因勘察設計監管不利導致的重大安全質量事故,引發了全國上下對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的關注。這促使建設主管部門開始考慮參考國外先進國家的相關管理法律法規,改變以往的監管方式,從而提出了施工圖審查制度。
2000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2000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對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眾安全、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內容進行審查。至此,通過行政立法手段,施工圖審查制度被強制實施。
在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條件下,施工圖審查制度使勘察設計質量監管方式實現突破,并可以將勘察設計文件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在工程施工之前發現并及時糾正。同時,該項制度實現了工程建設的全面覆蓋,提升了工程建設的可靠性。因此,該項制度在特定時期發揮了其應用的作用[2,3]。
不過,在新的形勢和制度改革下,該項制度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各種問題。為了改善營商環境、加快審批速度、減少審批環節,2017年10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其中第七條將《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制定。”取消了原來“施工圖設計文件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的規定。第八條將《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對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眾安全、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內容進行審查。”刪除了原條款中規定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水利等有關部門的要求”。這也為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在行政法規方面掃除了障礙。但是有關是否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還是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此次意見的提出,為爭論畫上了句號[4]。
當然,此次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是與其他配套改革措施一起進行的,包括設計人員終身責任制、告知承諾制的實施以及打擊“掛證”系列行動。這也為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后勘察設計質量提供了一定的保證。
從實施施工圖審查制度的初衷來講,施工圖審查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設計質量。這對設計單位是有利的[5,6]。
首先,該制度將設計質量責任由設計單位單獨承擔變為設計單位和審圖單位共同承擔,減輕了設計單位的部分責任。
其次,在設計單位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審圖單位可對設計文件進行二次校核,從而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隱患和質量事故的發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設計單位的風險。
最后,由于地域因素等原因,部分地區設計力量單薄,設計人員技術水平受限,在設計工作中不可避免會存在各種失誤和問題,通過施工圖審查制度,可以在技術方面實現把關[7]。
盡管施工圖審查制度存在上述優點,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各種問題。
首先,施工圖審查制度的存在使得市場上的設計單位良莠不齊。由于有審圖單位的把關,設計單位只需保證設計的最低質量即可,即使其自身設計水平較差,審圖單位也可作為其最后一道防線。這就導致設計單位在追求設計質量方面缺乏動力。技術水平較差的設計單位通常運營成本較低,它們的存在又會擾亂設計市場秩序,導致低價中標,縮短設計周期等問題持續存在,從而使設計市場變得更加無序,打破了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
其次,盡管施工圖審查制度可以實現施工圖的二次校核,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該項制度導致了設計院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流于形式。在當前環境下,設計市場是一個賣方市場,因此設計院往往采用低價中標,壓縮設計周期等方式實現中標的目的。為了壓縮成本,設計人員往往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圖紙的設計、校核、審核和審定等工作,在此情況下,設計人員也常常懷有僥幸心理,寄希望于審圖單位進行最后的校核把關工作,從而使設計院內部管理流程流于表面。
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后,設計質量的雙重保證就不復存在,設計單位需要完全承擔設計質量導致的所有后果。這就要求設計院要認真實施原有的設計管理體系,改變以往管理流于形式的局面。當前,各類設計院均或多或少存在設計質量管理問題,在施工圖審查制度全面取消之前,需盡快梳理目前質量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要執行嚴格嚴密的崗位責任制和“兩校三審”(自校、校核;審核、審查、審定)的設計校審制度,實行五級把關,把質量管理落到實處[8]。
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后,為了保證設計質量,除了要落實質量管理體系,設計院需要改變原有的經營方式,在服務過程中,應保證施工圖設計周期,不能因業主需求或者追求利潤壓縮正常的設計周期。這就需要設計管理人員合理進行人員、工作的安排分配,在保量的同時保質。同時,這也需要整體設計市場環境的改變,減少建設單位對工程設計的干預,保證設計單位在設計工作中的話語權。
有觀點質疑,取消施工圖審查制度將增加工程設計質量事故風險,不應該單純為了縮短審批時長而貿然取消該制度。但是,設計質量的管控不應僅從施工圖審查制度方面進行考慮,而應該從當前建設工程設計管理全局出發。實行設計人員終身責任制和打擊掛證行動都將對設計院和設計人員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實現對設計市場的調節和管理,從根本上提高工程設計質量。
要提高工程設計質量,各項管理措施是保證,但是根本還是提升設計人員的質量意識。設計人員終身責任制的推行將使得設計人員從心理上更加重視設計工作,結合施工圖審查制度的取消,從個人角度看,設計責任將完全由設計人員承擔,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當前設計、校對以及審核人員存在的僥幸心理。
當前設計市場的混亂也是工程質量堪憂的重要原因。由于存在掛證市場,許多小型設計院盡管具有相關設計資質,但是實際設計人員并不具備相關從業資格,這就導致設計院的設計水平無法滿足工程要求,從而產生各類安全隱患。隨著國家對掛證行為的打擊,上述設計院將無法在市場上立足,則工程設計質量也將獲得一定的提升。同時,如前所述,上述設計院往往對正常的設計市場產生干擾,此類設計院的消失也將進一步凈化設計市場。
取消施工圖審查設計已是大勢所趨,設計單位要按政策要求,加強自身質量體系管理,嚴格落實“兩校三審”設計校審制度,明確崗位職責,提高設計人員責任心,進而提升設計質量,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