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琴
【摘要】目的 了解神經外科病人醫院感染情況,分析相關危險因素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為有效預防與控制感染提供參考。方法 對2016年1月~2017年12月1678位神經外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行前瞻性和回顧性調查分析。結果 發生醫院感染91例,發生醫院感染例次數108例,醫院感染率為5.42%,醫院感染例次率為6.43%。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感染62例,泌尿道感染17例,細菌性腦膜炎8例,表淺切口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感染性腹瀉1例。檢出病原菌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分析其主要的相關因素有性別、年齡、基礎疾病、麻醉方式、腰椎穿刺引流、留置導尿、氣管插管、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等有關。結論 神經外科是醫院感染高發科室,應重點關注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神經外科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2
神經外科收治患者多為腦血管疾病和腦神經疾患,一般病情危重、昏迷和臥床時間較長、手術創傷較大[1]、各種有創治療操作多,感染發生率較高。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常采取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并接受機械通氣及反復腰椎穿刺放腦脊液減輕腦壓等侵入性操作治療[2],從而讓呼吸道與大腦的自然保護功能減弱或損傷,為細菌入侵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而這部分病人病情危重低抗力也較弱且并發癥多,需多學科協作治療,從而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感染機會及醫療費用。經過對神經外科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醫院感染的發病特點,為下一步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神經外科出院患者167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40例,女338例,手術患者1411例,年齡15~85歲。
1.2 診斷依據
根據2001年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1.3 監測方法
每天由藍蜻蜓感控監控軟件自動篩查疑似感染患者,由管床醫師確認上報再由院感專職人員核查是否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藍蜻蜓院感監控軟件自動統計。
2 結 果
醫院感染率兩年內神經外科出院患者1678例,感染91例,感染率5.42%,感染例次108例,例次感染率6.43%,腰椎穿刺引流術與床頭抬高<30°的患者感染發生率最高。
3 討 論
本研究發現,在1678例神經外科患者中,91例發生院內感染,院內感染率為5.42%。顱腦損傷患者入院時大多神志處于昏迷狀態,而翻身拍背不到位,氣道自行清除內容物的能力又下降,導致痰液滯留呼吸道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引起痰液潴留,呼吸困難者要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機械通氣,這樣造成菌群下移,最終引起肺部感染。 一般頭顱手術后3-7天是顱內感染的高發期[5],顱腦手術創傷大且過程復雜、手術需要時間較長而手術部位暴露時間也隨之延長,術后常規需留置引流管增加了腦脊液與外界相通的機會,加之各種異物及液化壞死的腦組織進入腦脊液,均為病原菌的種植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3-4]。不能自行排尿又需留置導尿管,如無菌操作不嚴或長時間留置尿管又增加尿路感染的機會。而腰椎穿刺放腦脊液與導尿術在病房操作、病房人員多未更換無菌手術衣且只有醫生戴口罩帽子、不能按規范執行無菌操作、未按規定做手衛生、而顱腦損傷病人不能按規定抬高床頭、按時翻身拍背不到位、口腔護理液也僅有生理鹽水或口腔寶且每日清潔一次、會陰護理不及時等,這均是引起感染的最重要因素。通過調查發現在臨床相關實踐工作中,術后各種感染都嚴重影響神經外科患者生活質量。而大量學者的研究也證明這種繼發性感染的嚴重性[5-6]。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率較高,我們制定如下防控措施,如顱內損傷病人及時翻身拍背、按時(3次/d)用口腔寶進行口腔護理、按需抬高床頭、配備腰椎穿刺室、督促醫生洗手、穿滅菌手術衣、嚴格消毒穿刺部位、鋪無菌大單、嚴格無菌操作、及時護理各種導管及加強環境的清潔消毒等,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提高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榮紅輝,林晨曦,劉運喜,邢玉斌,杜明梅,等,神經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33-435.
[2] 馮 梅,陳天進,芮曉云.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4):799-801.
[3] 孫曉峰,楊郁野,張宏義開顱患者顱內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3):5320-5322.
[4] 郝 彬,趙紅果,周 璐,王曉鳴,等,神經外科顱腦術后伴手術部位感染患者神經功能及腦氧代謝指標的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7):3990-3992.
[5] 邢永國,孟偉英,張淑祥,門樹樂,等,神經外科開顱術后顱內感染診治新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2):5268-5271.
[6] 姜秀清.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0):118-11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