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強 魏冬梅 宋曉光
摘 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獲取手段日益繁多的大背景下,圖書館的傳統運行方式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與一般圖書館相比,非直屬教學醫院圖書館的讀者需求較少、發展空間較窄,尋求此類型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結合非直屬教學醫院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展開論述,從自身建設、資源分享、人員思想和服務能力幾方面進行分析,討論此類型圖書館的建設途徑和發展方向,實現圖書館與醫院協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非直屬教學醫院圖書館,健康發展,服務意識,服務能力
長久以來,圖書館一直是前沿科學知識的傳承和傳播基地,但隨著科技發展、網絡使用率的提升,圖書館作為知識中轉站的原始地位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相較于一般的圖書館,非直屬教學醫院的醫院圖書館受眾群體較少、需求較為單一,為保證該類型圖書館健康發展,尋求新的建設發展方向是極為必要的。本文將結合非直屬教學醫院圖書館的特點,對各種發展途徑分別展開論述。
1 非直屬教學醫院圖書館現狀
由于非直屬教學醫院與醫學院校聯系并不十分緊密,該類型醫院圖書館主要受眾還是本院內的醫護和行政后勤人員。醫護人員面對繁重的臨床工作,很難有機會完成篩選研讀和按時歸還的借閱流程;行政后勤人員多為非醫學專業人員,其可選擇借閱書籍較少,借閱可能性也不大。另一方面,大多數醫院圖書館現在仍以館藏紙質書籍為主,其時效性和覆蓋范圍均無法滿足臨床醫護人員的需要;部分圖書館只能提供書籍借閱、期刊閱覽的服務,不能很好地幫助臨床人員完成電子期刊論文的搜索查找工作。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非直屬附屬醫院圖書館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為此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多種發展建設途徑。
2 非直屬教學醫院圖書館發展方向
1)加大數字化建設力度。為了滿足臨床醫護人員需要,很多醫院圖書館都開始大量購買最新電子圖書資源,并借助院內局域網等網絡手段方便醫護人員隨時借閱下載文獻書籍。但局域網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而為人們大量使用的手機軟件將實現電子數據資源的快速傳播。微信憑借其信息傳播快、互動功能強、操作便捷等特點[1],成為了眾多圖書館選擇的傳播工具。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小程序的投入開通將極大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方便讀者查詢開閉館時間、館藏資源等常見問題,利于讀者與圖書館互動交流。通過雙方的互動,圖書館可以根據臨床人員需要適時調整資源引進方向,幫助臨床醫護人員了解前沿知識,推動其自我提升。在傳統書刊流通方面,可以引進“自助借還機”設備,為讀者提供全天候的借閱和續借服務,為讀者打破圖書借閱的時間限制。為了深化自助服務體系,可以通過“博看書苑”等網絡閱讀系統搭建聽、讀、看全方位的讀書模式,為讀者提供更方便自由的讀書方式。
2)開展館間合作。醫院圖書館建設資金相對匱乏,書籍購買量相對較少,且多為醫學相關書籍資料,無法滿足非醫學專業工作者的需要。而當地省市級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相對豐富,但醫學資源相對較少。針對此現象,建議醫院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科研機構及醫學院校積極開展館間合作,實現雙方的資源共享,在滿足醫院非醫學專業從業者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提高當地民眾的醫學知識水平,從另一個角度保證人民健康。由于各醫院優勢學科均不盡相同,其醫院圖書館館藏資源方面一定也有所體現。為了推動醫院診療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圖書館可以打破地域限制,通過網絡實現更大范圍的圖書館資源共享。為保護合作雙方的數據資源,遵循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則,跨區域的館間互借網絡系統也要及時建立,在明確各館借閱范圍的同時,也能將藏書情況及時告知對方,保證館間互借服務的順利進行。德國某些重點學科藏書有完善的藏書目錄數據工作,如全國機讀數據、跨地區聯合目錄、各地區聯合目錄和全國期刊數據庫等,因此能較好地開展館際互
借[2]。醫院圖書館可以積極與上級醫療單位和醫院圖書館溝通,爭取借閱此類可在全國范圍內流程的藏書,擴大自身學術影響力,擴展讀者可借閱范圍。通過以上各種措施,醫院圖書館將與各級圖書館建立溝通渠道,帶動圖書館間人員的交流互助,深入學習上級單位的管理理念、發展方向,從而指導自身建設、謀求發展。
3)提高人員服務意識。醫院圖書館中許多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還停留在傳統的“讀者尋求幫助,館員提供幫助”的狀態。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外的學者就提出了圖書館的管理員不能僅僅局限于圖書館內,要走出來結合用戶的實際進行管理的服務理念[3]。這與現在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極為相似,即提倡重視讀者的訴求,為讀者提供更為高效、科學、友善的服務,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圖書館人員的服務意識,我們可以通過在院內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讀者的需要,根據其實際需求主動提供個性化服務并保持讀者與圖書館間的交流互動,實現醫護人員與圖書館的共同進步。為了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要深入了解圖書館內部人員工作潛能,合理劃分工作內容,實現館內人力資源潛能開發的最大化。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期組織各種專題活動,如學術講座、讀者座談會和醫學研究報告會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增加醫院臨床工作者與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接觸機會,加深雙方的理解和認識,推動醫院圖書館工作有序開展。
4)培養人員服務能力。目前,醫學科研工作受到廣泛重視,基于科研需求提供相應的圖書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內容。為了更好地滿足醫院醫療、科研工作的需求,醫院圖書館必須從館藏資源相對單一的服務模式中掙脫出來,關注醫院科研重點項目,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做好相應科研主題的期刊、圖書、電子文獻信息的整合服務,讓醫護人員能夠獲取領域內最新的研究成果[4]。同時,面對信息量龐大的電子數據資源,醫護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其最需要的數據資料,作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就需要全方位掌握PubMed和中國知網等國內外電子數據庫使用方法,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數據信息的查找工作。針對此類工作需要,醫院可以定期邀請上級單位老師來院講授服務心得或組織館員外出觀摩學習,為圖書館人員增加學習機會。并依據臨床需要,適當增加服務內容和范圍,如爭取開展科研項目查新、國外論文檢索等服務,即推動了醫學科研工作發展,也提高了館員的服務能力。
3 總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知識借助圖書傳播的固有模式,也對圖書館的存在方式和發展方向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非直屬教學醫院的醫院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以讀者需求為導向,以自身發展為目的,積極進行改革創新,更新館藏資源、轉變思想理念,尋求健康發展的建設方向。
參考文獻
[1]張伊人.微信小程序在醫院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8;39(11):82-85.
[2]沈國琴,湯競南.德國圖書館間的合作[J].圖書館雜志,1998;17(2):56-58.
[3]谷晶.芻議醫院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J].辦公室業務,2019;310:171.
[4]馬春燕.醫院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工作創新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39(4).
[5]李沁蓉.從創客空間思考醫院圖書館的改革創新[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9;43(2):53-55.
[6]陳英.關于提升醫院圖書館有效服務的思考[J].海峽科學,2018;144:86-87.
[7]張琳,寧檸.基于知識管理背景下醫院圖書館管理創新的思考[J].醫學信息,2019;32(8):29-31.
[8]李沁蓉.數字時代醫院圖書館知識可持續發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J].晉圖學刊,2019;170:1-5.
[9]張雅靜.論智慧型醫院圖書館的建立[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