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中國工會十七指出“要強化互聯網思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工會工作,促進互聯網和工會工作融合發展,構建網上工作平臺,打造工會工作升級版”。當前,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迅猛發展和企業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廣大職工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日益增強,對工會服務的品質和效率提出了全新要求,加快建成網絡化、數字化、社會化的服務管理體系,已成為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任務。各級企業工會組織要不斷提升工會科學化管理和服務職工的水平,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打造數字工會服務平臺,努力為職工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搭建好職工“互聯互通、互動互信”的平臺。
1 聚焦現實需求,打造一體化數字服務管理平臺
1)準確分析形勢,把握現實需求。在推進實體化建家工作之初,各級工會組織要十分注重前瞻性思考和重點課題研究,深刻把握我國社會經濟信息化深度發展的新趨勢,企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的新特點,職工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新需求。深入分析現有網站平臺功能相對滯后,服務手段相對單一,工作效率相對較低等現實問題,以完善職工服務體系建設為牽引,提出構建技術先進、系統完備、開放兼容的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的設想。
2)明確建設目標,制定實施方案。各級工會組織要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提出建設“數字工會”的總體構想,明確建設的目標定位,廣泛運用移動互聯網同步、移動APP等先進技術,實現工會辦公和服務職工的標準化,有力推進各級工會組織在職工服務、業務辦理等工作模式上的巨大變革,實現職工之家的即時性服務功能,真正把職工小家建到職工手上。要制定科學嚴密的建設實施方案,對組織領導、協調溝通、過程管理、實施評估等工作進行規范和明確。
3)加強組織領導,注重過程管理。在數字工會的建設過程中,要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采取項目管理方式,細化職責分工,對建設各環節、各階段工作進行全程管理。要注重協調溝通,設立例會制度,共同研究建設方案,商討辦法措施,解決難點問題。加強宣傳推介,采取業務學習、專題培訓、印發《服務手冊》等形式,打開數字工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要采取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同步,試點運行與全面部署相繼推進的方式,加速“數字工會”在各基層工會的全面推廣應用。
2 運用全新技術,充分發揮“數字工會”優勢功能
“數字工會”采用技術先進的軟件產品和硬件設備,在系統設計上充分借鑒國內外主流網絡和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通過構建“一網”(工會門戶網站)、“一庫”(基礎數據庫)、“一屋”(職工數字書屋)、“一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四維一體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平臺的六大優勢功能。
1)工會基礎數據功能。將會員基本信息導入到系統,形成以信息數據為基礎,具有各自工會特色的基礎數據庫,通過會員檔案的數字化管理,實現會員、幫扶、保險等信息的自動關聯,各項服務工作數據的互通共享和聯動分析,為滿足職工個性化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后臺支撐。
2)工會門戶網站功能。豐富拓展各單位工會門戶網站內容,設置工會活動動態、職工熱線、職工優惠信息等豐富板塊。開辟會員驗證登陸入口,搭建三級工會論壇平臺,各級工會組織通過自建論壇板塊,可獨立組織活動、定制管理,充分調動各級工會組織、會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3)數字圖書館功能。每年有10萬冊以上圖書可供閱覽,會員登錄后,將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通過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方式進行閱讀、下載。運用書籍分類、書籍推薦、個人書架等功能,各級分會可根據書籍點擊量排名對員工提供定制推薦,極大方便集中學習、征文比賽、讀書會等活動的開展。
4)工會辦公系統功能。全面升級原有辦公系統功能,建立功能模塊群,囊括工會現有的各類工作。改進系統流程,提升系統安全性,充分融合單位辦公系統與基礎數據庫功能,實現工會行文、財務報銷、信息宣傳、幫扶保險、職工生活等業務工作的自動化辦理,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5)工會微信平臺功能。按照分層級、分群組、分平臺構建原則,建立“大微信”公眾平臺,充分利用微信微網站功能,實現信息管理、公告展示、推送通知、查詢服務等綜合服務功能。加強微信平臺與職工服務體系的有機融合,加強不同層級直接面向會員個體的服務,實現職工之家即時性服務的目標。
6)工會小家WIFI輻射功能。加大職工工會小組無線網絡環境改造力度,通過4G網絡實現職工小家無線WIFI輻射。職工通過無線網絡和個人手機客戶端登錄“數字工會”,即可完成信息查詢、電子閱讀、微信微網站登錄等一系列點對點直聯溝通,加強了工會組織與會員互聯互通,真正實現了將職工小家建到職工手上的建設目標。
3 拓展平臺效能,切實把“職工之家”建到職工手上
1)要發揮平臺大數據優勢,提升工會業務辦理效率。依托“數字工會”基礎數據庫,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海量數據信息導入,極大減輕了數據錄入的工作負擔。基礎數據的聯動分析功能,將工會各項工作數據連接為一個閉路循環的鏈條。通過辦公系統與基礎數據庫整合,進一步簡化服務流程,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實現了互助保障、職工幫扶等業務辦理的全程自動核算,各項業務辦理效率將提升數倍、準確率達到100%。
2)要豐富服務項目內容,提供制式標準服務。進一步加大工會購買社會資源力度,在“數字工會”平臺建設中,設置并預留與社會資源有效對接的入口,為會員提供單身交友聯誼、培訓教育、購物優惠、旅游休閑等社會服務。同時,加大服務標準化建設,為每名會員提供不少于“六個一”的制式服務:一家數字圖書館、一套健康保障計劃、一個移動小家、一本工會服務手冊、一套個性化辦公軟件、一個無線網絡小家。
3)要發揮優化集成作用,助推職工之家實體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數字工會”在實體建家中的優化集成作用,有效解決小家硬件設施配備與基層職工需求不匹配的問題。要大力建設“數字工會學習小家”,有效促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和創新型員工培養,帶動建設職工創新工作室,促進職工崗位創新創效;要大力建設“數字工會健康小家”,完善各級文體協會,大力提升職工文體活動參與率;要大力建設“數字工會女工小家”,極大豐富女職工文化生活。
4)要創建互聯互通即時服務,提升平臺運行使用效益。要善于借助“數字工會”平臺的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實現會員信息的動態管理、職工互助保障信息的自動處理發送、專項調研內容的自動分析匯總、職工特長人才的集中管理、幫扶檔案分級動態管理,使廣大職工足不出戶,便可知曉天下事,辦理個人事。在“數字工會”建設中要采用全層級、全會員覆蓋先進設計理念,使會員通過移動“數字工會”和微信微網站,便可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實時接受各級工會的多樣化服務,真正實現工會組織與組織、組織與會員、會員與會員的互聯互通,破解了工會服務的時空局限性難題,實現“人手一會”、“人手一家”,真正把職工之家建到了職工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