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 要: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多國商業來往日趨頻繁的今天,也逐步在全球市場上占據關鍵地位。但是對于我們這個農業大國來說,農業初級產品的對外銷售狀況與對外貿易值和本國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緊密相關。為了達到提高農產品對外銷售優勢的目的,讓我國農產品邁向世界,就要充分熟悉本國農產品在對外銷售方面的形勢,并對其走向有大致的剖析。同時,應該深入了解我國在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用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的影響因素,并給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外貿易;農產品;出口
1 引言
當前經濟的日漸進步使得全球各國的關聯日益密切,不可分隔,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商業來往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主要途徑,然而一些因素的出現使得各國紛紛開始著手避免海外產業影響國內產業現象的發生。由于關稅壁壘不能滿足各國不損害國內商品的要求,所以這些國家均考慮采取非關稅壁壘途徑。技術性貿易措施因其自身不易暴露和超高可實施性的特點被各國政府所喜愛。當今有很多國家借著食品安全和生態保護的理由,通過貿易保護手段約束中國出口農業初級產品。
2 國內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
根據相關數據可知: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值自其2001年加入WTO起大致成增長趨勢。2001年到之后的5年間大致增加了6.4倍。到2018年對外貿易值為729.9億美元,與2005年比增長了百分之三點三,與2001年貿易總額142.3億美元比增長了將近4.1倍,呈穩定上升的趨勢。然而我國在加入WTO之后農產品被他國技術貿易堡壘手段所壓制的現狀不容忽視。數據顯示,中國農產品進口額增量由2001年的107.1億美元大致增加了9.6倍到2018年的115.7億美元,其數值明顯高于農產品出口額增量。中國在2004年開始出現對外經濟往來支出總額大于收入總額的現象,并且這種現象日趨明顯。在最近幾年間以我國主要貿易國為代表的國家越發受限于TBT。這些TBT手段主要來源于美國、日本及歐盟等經濟發達國家。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和韓國有關部門于2017年扣押/召返1842批中國對外貿易中未達規定的農產品,比2014年多345批。2017年美國扣押中國941批農產品,比2014年多391批,也是最多的一次。WTO食品和飼料委員會扣押298批,日本厚生勞動省扣留130批。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因別國召返而受到影響。
3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國內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3.1 有利影響
一是生產技術統一性得以增強,推動產業求新求變。目前為了提高農民生產的技術性和專業性,多地通過建立農業社的方式聚合農民生產,規范品牌和生產,并在技術上援助。例如:安丘質監局改進農民、基地和企業相結合的形式并遵照“五統一”協調方法將多細節均合格的安丘農產品送入全球市場。
二是有助于創建完備的監測系統。當今中國與發達國家比農產品對外貿易檢驗系統有很大缺陷,體現在檢測程度的不足和檢測范圍不廣上。我國達標農產品不符合他國標準,所以現階段我國集中精力在整理農產品檢驗數據并以此推動對外貿易的數字化,需要對外貿易公司均應整理吸收重點出口國的檢驗規則和法律條文。
三是有利于政府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創建更加健全的法律制度。即使中國法律系統相對完善,但在各區域缺乏有關針對性法規、綠色生產標準、監管步驟和各區域協作發展的市場。因此,現階段中國應合理借鑒吸收海外優秀經驗,更替傳統非合理性檢驗方法及法律規定。適當增加在人才技術培養方面的投資,開發跟進時代的政策,推出可提高農產品對外貿易值的法規。例如,中國強制認證標識有效維護了農產品產業的穩定發展。
3.2 不利影響
一是農產品對外銷售量降低,國內外匯收入下降。嚴重點將步入貿易逆差處境,外匯存底負積累,不利于我國的國際貿易。若中國農產品被技術性貿易壁壘重點限制,中國難以得到對外出口國的肯定,我國也難以站穩腳跟,這種循環很難打破并且被針對后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監測門檻會增高,使得我國國際貿易處境艱難,進一步限制了我國經濟發展。
二是我國農產品的優勢喪失,企業成本增加。中國勞動力市場發達代表著農產品價格極具競爭力。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多國竭力通過不同方式壓制本國農產品對外貿易,使我國居民福利減少,農產品日漸缺少競爭力。在多國采用更加高標準法規的背景下,對外貿易企業被動提高投資于對國外TBT措施做出相應解決方法、及時更新技術和加強農產品檢驗的工作中,這些舉措均將提高對外貿易公司生產的成本。
三是加劇貿易關系的惡化。貿易中雙邊因貿易保護手段規范差異常誤讀對方貿易法規、法律條文的細節產生矛盾。國內公司對外銷售的農產品經常會被進口國海關檢疫檢驗部門針對,提高其通過檢驗的難度,正是因為這些繁瑣的步驟,我國對外貿易的農產品往往不合格,不能及時被送達進口企業要求所在地,大大降低了我國在貿易合作搭檔眼中的誠信度,甚至引起貿易矛盾。在此情況下個別國家會通過反傾銷等手段攻破進口國的貿易防線,以上均將惡化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影響其發展且矛盾進一步加深,對兩國往來和諧交易有百害而無一利。
4 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的解決措施
4.1 政府方面的解決措施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政府的決策對本國主要因農產品不合格面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現狀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同時正是因本國傳統外貿政策及缺少正規引導才使得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艱難。我國政府要及時制定完備法律規定,加強對引進國外優秀科學技術經驗的投資,全面理解國外進出口規章,鼓勵本國對外貿易企業,將對農產品外貿易的主導權抓在手中。因此,政府對TBT相關法規的精準解讀對本國對外貿易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二是創建農產品檢驗系統和預警體系。中國相當一部分農產品因農藥施用過量及較高含量的重金屬難以進入國外市場。為了保證我國對外貿易農產品的合格安全,政府必須提高監管力度,及時更新檢驗檢疫配套設施,培養專業性人才。政府方面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全面的認識并通過實例剖析、了解國外法律規則、判定最新數據等方式幫助農產品對外貿易公司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做準備。
三是設立農產品出口保障機制。積極參與創建農產品對外貿易鼓勵資金,助力農產品對外貿易拓展研究并應對海外維護貿易公平行為。而且對對外貿易公司將銷售市場打入海外的行為予以鼓勵,在推廣出口全球的農產品的公司上加大投資力度,從而增強企業在國際貿易舞臺的競爭力。減少運費,提高出口便利度,降低出口農產品轉運交通過路費。運送途中采用新型保鮮策略如引進排冷裝置以延長海鮮及肉類產品的倉儲時間。
4.2 農戶方面的解決措施
一是通過升級技術增強農產品競爭優勢。勞動創造的農產品因其技術性和附加值低而落伍,處于到極大的壓力下。對此農產品生產公司需要作出相關努力去推動革新,包括改變生產觀念,著手環保生產,適時更新配置,打造優秀品牌,吸取外來出色經驗和引入技術骨干。生產企業產出高附加值農產品的同時要做大量考察工作以針對買方市場打造達標多樣的農產品。
二是增大生產監管力度,實現追溯內容覆蓋環節。農產品生產期間需要生產企業做到了解生產準則,在出場,包裝到運送過程中每個重要節點都牢牢把關,將責任細分到個體并能在紕漏出現時就其負責個體追責。部門間協作發展創立聯動體制,購買者可通過掃描商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熟悉農產品產出的細節,對外銷售的農產品外包裝也印有二維碼以供后期出現問題時可具體追蹤到其廠址。
三是努力打造農產品基地,實施集約化生產。現階段隨著加入農產品對外貿易產業的公司不斷增多,該商業模式專業性降低,較多公司難追溯其生產基地,且在原材料購進方面沒有技術性指導,農藥使用量不精準,使得農產品的產出不能符合國際相關規定。因此將管理轉到“農戶+企業”是支持生產企業創建專屬生產基地的有效方式。鼓勵實現生產的一致性,包括培養、選種、施藥等細節,集中合理地運用現代化管理與技術打造有機綠色生產模式,將有機健康農產品推廣向國際平臺。
四是農戶需要增強自身素養。想要確保農產品的高品質,就務必要從農戶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科學水平入手,通過提高其自身素養,能夠從根源上化解農產品品質問題。如今國內農戶有著些許問題,例如文化素養不高、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落后、沒有科學的農業生產指導等,這些因素使得濫用農藥和產品質量不高等情況的出現,并直接導致了農戶無法及時掌握全球農產品市場有關規定的變動。并且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在農藥殘留和農產品品質等方面的標準不斷上升。因此,農戶需要努力參與有關的教育活動,比如農戶培訓會、專家知識講座等,以此增強農戶安全生產觀念,在短時間內掌握農業生產的相關技術,進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我國成為WTO會員國之后,我國農產品出口方面總是受到一系列挫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國內農產品出口主要的一個阻礙就是技術性貿易壁壘,因此文章主要是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相關影響展開相關分析,一是針對國內農產品的現實情況做了分析,二是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做了分析,三是分別從政府角度和農戶本身提出了如何解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相關措施。那么,政府應該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設、創建農產品檢驗系統和預警機制以及設立農產品出口保障機制;農戶應該通過升級技術增強農產品競爭優勢、增大生產監管力度,實現追溯內容覆蓋環節、努力打造農產品基地,實施集約化生產和增強自身素養。通過上述措施來解決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提高國內農產品出口量。
參考文獻
[1]宋甜.“一帶一路”背景下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8.
[2]姚瑤.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
[3]吳磊.非關稅壁壘與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6):34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