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管理規定》43號令的出臺,對輔導員的工作職責進行重新的定位,但是不管怎么修訂,都離不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新形勢下,需要對輔導員工作職責進行深刻的解讀,找到當前輔導員工作的困境和原因,開辟出一條新的工作路徑,以期為國內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困境和原因;工作路徑
基金項目: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LZSZYB201920)。
1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所遇到的困境
1.1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過多強調成果,卻忽視了學生的養成教育
目前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大多受到領導直接的管理,每天除了按部就班的完成下派的任務外,還需要處理各種繁雜的事務。直屬領導每天也只看成果,不管你的工作過程,如果沒有達標,則會責怪輔導員。這樣就導致了輔導員的工作比較被動,更不用說探索一些創新的方法。
1.2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學生的網絡信息控制力越來越差
筆者通過調查安徽省多所院校的高職生,發現超過90%的學生都會利用課余時間來上網,甚至有的在課堂上利用手機來上網。通常他們會利用上網時間來玩游戲、刷微博、看朋友圈…,他們沉溺于網絡中,疏于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有的學生在網絡上非常的活躍,可能也比較善于言辭,但真正讓他在現實中進行交流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大的阻礙,只是將自己的認識停留于網絡符號。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導致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也產生了較大的偏差,網絡給學生們帶來了很大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在網絡世界里無憂無慮,自由的翱翔,卻忽略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規則。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識和控制力比較差,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1.3 學校的管理機制落后,挫傷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大多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起步比較晚,一直處在探索的階段,有的學校還在沿襲以前的中職院校的管理模式,并沒有形成一套合理科學并適合高職學生素質培養的管理機制。例如:輔導員工作繁雜,無法拿出更多的時間放在思想教育;很多學校的輔導員在工作中仍然接受著多頭領導,導致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身心疲憊。
1.4 輔導工作處于被動狀態,與學生主動交流較少
輔導員的工作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生活、生涯等三個方面進行輔導,但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將輔導員等同于中職院校的班主任,這從一定程度上造成輔導員工作繁瑣,在日常事務中處理處于被動的狀態。主動發現問題和服務意識也不夠強,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只能每天疲于應付和解決上面指派的任務,以及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2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的應對策略
2.1 對輔導員工作進行減量,重點放在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特別重要,不可忽視,也是其未來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保障。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出現本末倒置,分不清首要和次要,該重的不重,該輕的不輕。減輕繁雜事務的處理,加重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利用晚自習期間,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或者班級活動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的學習和引導。輔導員要學會抓住質的教育,減輕量意義上的工作任務,最終實現輔導員工作的本位回歸—思想政治教育。
2.2 準確定位輔導員角色,界定權責
要使輔導員工作更具有實效性,必須進一步的對自身的角色準確定位,要落實做好:1)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時刻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上的問題,當處理一些問題時,以朋友的身份來了解實際情況并幫助其真正有效的去解決這些問題。把高職教育管理工作與學生的目標、價值、自由、生活、幸福聯系起來,要在教育上引導學生、情感上感動學生、人格上尊重學生、學習上激勵學生。2)轉變工作方法,由以前的管理型轉變成引導型,師長型轉變成良師益友型,單向傳遞型轉變成雙向互動交流型。3)輔導員最本質的工作就是做好服務育人,在教育實踐中,要以人為本,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學會做到心中時刻裝著學生,想著學生,心為學生所系、情為學生而發,事為學生而做。
2.3 構建輔導員激勵機制,有效提高工作積極性
當前高校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還存在著以下問題:1)輔導員職業認同感低,因為從事的事務比較繁雜,專業性不強,導致了在學生心目中同專業教師相比地位比較低,導致輔導員對其職業缺乏自我認同,對職業發展前景感到迷茫和失望,從而嚴重影響了其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2)薪酬待遇低,缺乏公平性。3)輔導員晉升空間有限。因此針對上述所出現的問題,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真正從輔導員的角度出發,了解輔導員個人的真實需求。首先,要尊重并主動了解輔導員工作,增強對輔導員工作的認同;其次,改善薪資構成機構;最后,構建完整的輔導員晉升體系。
2.4 創新溝通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聯系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媒介加強對學生的觀察,時刻與學生保持溝通和聯系。首先,主動將自己的郵箱、qq或者微信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添加,在網絡上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這樣就清除了學生怯于聊天的顧慮,能夠讓他們真正的表達實際的想法和意見。其次,輔導員要搭建qq群組或者微信群組,在這樣的平臺上可以及時的發布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文件,同時還可以與學生們共同討論某個話題,了解學生們的心聲與想法,在這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交流心得,共同參與班級的各項事務。最后,結合之前的兩種方式,再加上面對面的實時交談,這種多種交流方式的結合可以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引導教育,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以及學生的自我教育的完美結合。與學生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可以尋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和引導方向。
3 結束語
輔導員工作是一份令人尊敬的職業,我們在其位要謀其職,將這份職業發展壯大,雖然目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但我堅信,我們可以結合現實的狀況,迎合社會發展的步伐,努力探索出一條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路徑。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工作重心,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成長成才作為我們的責任,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更加出色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丁翠娟.“互聯網+”時代高職輔導員工作探索[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7(4):62-65.
[2]宋美嫻,蘇亞玲.對高校輔導員工作職責的重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92-93.
[3]王昱燚.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方法創新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2):38-40.
作者簡介
李金龍(1991-),男,漢族,安徽六安,助教,碩士研究生,六安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創業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