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高等院校狀態數據采集平臺是向社會開放的平臺,同時能在學校內涵建設中起到導向作用,因此對其中的指標及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填報應參考的基準及指標及數據關聯性兩個方面展開對平臺指標及數據的分析,為確保準確呈現學校發展狀態數據筑牢堅實的基礎,使平臺發揮作用為學校發展導航。
關鍵詞:平臺指標及數據
基金項目: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級教研課題“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指標分析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D-JY201720)。
2008年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號)精神,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開始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工作。人才培養狀態數據采集發展至今,從最初的標準版excel表格采集到后來的網絡填報,再到2014年的“高職數據中心”,從單純的數據填報逐漸發展到將數據運用到學校的管理中,從以往主要應用于評估到現在主要應用于診斷方向,它的發展變化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從外延擴張到內涵建設的發展軌跡,在大數據時代下能更好地為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發展導航。
1指標及數據分析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后簡稱:平臺)反映了學校領導作用、師資隊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教學管理、社會評價等全方面的信息,通過“高職數據中心”可使院校直觀的將學校的基礎數據與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做橫向或縱向的比較,找到學校在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中的位置,認清學校現狀,為做好內涵建設起到導向作用,為學校發展導航。
平臺數據包含了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運行的全方面信息,除了能為學校發展建設導航外,還作為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平臺,成為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生、家長、社會了解學校的媒介,因此采集數據的精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使數據真正發揮理想的作用,就得從數據采集的源頭保障數據采集的有效性,確保數據采集人準確理解每一項指標確切需要填報的內容,因此分析指標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數據采集過程中,要做到準確填報數據,確保數據的系統性、關聯性、精確性,完成平臺數據的高質量填報,就需要深化對指標的理解,深入分析各數據指標,減少奇異數據的產生,精準的展現學校運行狀態中的各項數據。
2 對照基準展開指標及數據分析
平臺數據填報要精準首先得找到指標及數據填報的基準,明確在基準中對平臺中數據及指標內涵的說明,清楚各項指標及數據對應基準應滿足的數據范圍。數據填報后再用基準核查指標及數據的準確性,及時記錄未在基準要求范圍內的數據,分析數據不滿足要求范圍的原因,落實是填報失誤,還是真實存在問題,為學校診斷與改進找準方向。
2.1 平臺指標及數據填報基準
平臺最初的建立主要是應用于評估,評估是圍繞影響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通過對平臺數據的分析,輔以有重點的考察,全面了解學校的實際情況,對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分析和評價,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平臺數據指標及數據中涵蓋了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質量等評估所關注的關鍵數據,指標及數據填報的依據就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中關于教育的規定,指標及數據分析的基準包括法定基準、自定義基準、同類基準、全國全省基準等。最重要的基準有《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教發【2004】2號)、《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教發【2000】41號)以及《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教高【2008】5號)中量化標準。隨著平臺的建設與運行,指標及數據的不斷更新,使其更加符合科學化、標準化,所涉及到的基準還包含了國家、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評審標準;各級示范專業與精品課程評審標準;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標準等。
2.2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中的基準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是指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的工作過程。平臺數據的建設與管理是高等職業院校實現管理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的重要手段,是學校加強內部質量管理、進行管理決策的依據。診改工作主要基于對學校平臺指標及數據的分析,輔以靈活有效的實際調查研究。因此指標及數據與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的內容是相對應的,做好平臺指標及數據分析,切實掌握將狀態數據轉化為有價值信息的方法策略,提高指標及數據分析質量,從而推動診改工作開展,最終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2.3 指標及數據間的對應關系
平臺填報第一項內容基本信息中表1.3招生計劃及第七項內容專業中涉及的專業設置情況、課程開設情況、頂崗實習、產學合作等,對應著學校發展目標定位及質量保證規劃。從表中關聯的指標及數據可以反應出學校發展目標定位是否科學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規格是否符合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是否符合學生全面發展要求;質量保證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人才培養目標一致性、達成度;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否科學明晰、符合實際、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平臺填報第二項內容院校領導中表2.2參與教學、聯系學生及第八項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中涉及的管理文件、管理與研究人員信息、評教情況,對應著質量文化建設。這部分指標及數據可以反應出師生質量意識,對學校質量理念的認同度;質量保證全員參與程度;質量文化氛圍;持續改進質量的制度設計是否完整、科學、有效,是否實現持續改進。
明確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指標及數據間的對應關系,強化平臺指標及數據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基礎作用,促進高等職業院校進一步加強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完善預警功能。這樣不僅能提高指標及數據分析質量、推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同時也為數據應用于學校管理決策落實到實處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學運行管理信息化水平,更好的為學校發展導航。
3 理清指標及數據的含義及其關聯性
3.1 理解差異產生奇異數據
平臺填報數據龐大,涵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眾多方面,存在大量相類似的指標及數據。這些指標及數據分布在不同的采集表中,是同一個方面的內容在不同的維度的反映,可能是由不同的人負責采集。不同的維度、不同的人對指標及數據的理解是存在差異的,也缺乏對整個平臺數據系統性的了解,最終可能導致得到的奇異數據,出現結果矛盾的問題。因此必須準確理解平臺中的各指標及數據的含義及其關聯性,理清數據與數據間的邏輯關系,避免奇異數據的產生。
3.2 指標關聯性分類
指標及數據的關聯性包含顯性的關聯性和隱性的關聯性兩類。顯性的關聯性是在平臺指標及數據關聯性檢測中直接列舉出來,包括表7.1.1開設專業中的“專業合計數”等于表7.1.2專業帶頭人中的專業合計數,表3.1占地、建筑面積中的“實驗室、實習場所”大于等于4.1校內實踐基地中的建筑面積(平方米)合計數等。隱性的關聯性是沒有在平臺中直接列舉出來,但是指標及數據之間事實存在的邏輯關聯性,隱性的關聯性隱藏在不同表中,容易被忽略,需要整體分析考慮。
3.3 關聯性分析
表1.5目前在校生中的“社會”指標,需要填報的是學校為社會開展培訓的人次;表7.5產學合作中的“學校為企業年培訓員工數(人次)”,需要填報的是專業為某合作企業年培訓員工人次,強調的是為合作企業培訓;表7.3.2應屆畢業生獲證及社會技術培訓情況中的“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培訓總數(人次)”,需要填報的是學院某一專業方向培訓的與專業相關人次,強調的是“與專業相關”。另外與社會培訓相關的指標還出現在4.1校內實踐基地中的“學年使用頻率”中“社會”指標,需要填報的是開展社會培訓時使用的校內實踐基地情況。這幾項指標都涉及到對社會培訓情況的統計,是從不同的維度對培訓情況的數據采集,一旦對指標采集的內容理解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數據出現問題。通過對指標所需填報內容的分析,還可以得出1.5中的學校為社會培訓的人次應大于或等于7.5中的培訓人次,這就是指標及數據間的關聯性,理解不當就會產生邏輯錯誤。
類似的關聯性在平臺中大量存在,在平臺數據填報前就需要全面理解指標及數據的具體含義,掌握相似指標及數據的分布情況,理清指標彼此的關聯性,有助于準確采集各項指標及數據;在填報數據后還需對指標及數據項逐一進行關聯性檢驗,使學校人才培養運行狀態中的各項數據得以精準呈現。
4 小結
隨著多年來平臺的建設與運行,平臺采集的指標及數據不斷發展變化,這些變化正反應了高等職業教育從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的發展趨勢。跟隨平臺發展的步伐,加強對指標及數據分析的不斷深入研究,使平臺數據發揮積極的作用,讓數據活起來,更好的為學校建設發展導航。
參考文獻
[1]張華.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分析策略[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
[2]江蘇省教育評估院.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手冊[Z].2011:58-59.
[3]陳方輝.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奇異數據分析[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