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
摘 要: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文字的應用能力,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對文字應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傳統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陳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高,因此嚴重影響了高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活動型作文教學的理論依據,并提出了高中活動型作文教學的主要思路,以便提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活動型;作文;理論
語文作文需要學生細致的觀察,廣泛的閱讀與積累,并將內心的思想情感充分的表達在文章中,然后通過不斷的潤色與修改,使文章的內涵更加深刻化與詳細化,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篇優秀的習作。但是,由于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有所忽視,將更多的精力放置在課文講解上,為學生提供的寫作素材比較少,作文活動不多,學生對作文的感知能力比較薄弱,使用的作文教學方式較為陳舊,使得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因此,教師要加強對活動型作為教學的重視。
1 高中語文活動型作文課理論依據
雖然作文是一種書面表達形式,但是在作文中卻蘊含著深刻的作者情感,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展現了作者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普遍年齡在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思維比較活躍,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與理解。活動型作文課主要將學生作為作文教學的主體,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習對作文由全面的認識與了解,能夠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靈活應用積累的詞匯與句段。其次,活動型作文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室教學中,其活動領域更寬廣,活動的內容也更多樣,學生在活動中能夠細致的觀察自然、人物等,學生的視野更廣闊,對作文的素材的積累更深厚。
作文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目前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存在極大的問題,很多教師使用的作文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化,經常在作文教學中進行枯燥的灌輸式講解,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定,課堂教學氛圍不活躍,導致很多學生對作文學習缺乏興趣,不愿意主動參與到作文學習與創作中。同時在學生的作文中也存在是敷衍了事、湊字數、沒有抓住細節、缺乏真情實感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入活動型作文課,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發現生活、感悟生活,充實作文內容,極大的提升了高中作文的教學效率。
2 活動型作文教學實踐
2.1 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形式
活動型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作文并將活動形式轉化為文字形式抒發在文章中,在活動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既要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活動的意義,并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尋找寫作的靈感與素材,從而不斷的充實作文內容。首先,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活動,比如:在寫作與“感恩”有關的話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敬老院、福利中心等場所為老人與兒童獻愛心;同時還可以布置為“媽媽洗一次腳”等作業,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在作文中積淀更多的真情實感,避免作文假、大、空,沒有細節,缺少感悟等情況的出現。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抓住寫作的細節,將寫作的內容豐富化,同時還應該在文章中映射自己真實的情感與思想,這樣文章才能更具有內涵與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將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如為學生布置“食品安全之誠信經營”、“老人摔倒扶不扶?”等題目,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這樣不僅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
2.2 營造良好的活動情景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活動情景,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到作文學習中。比如教師使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或者主題,拓展學生的視野,然后讓學生結合寫作素材開展觀點報告會、研討會或者事例評點會等,讓學生通過討論與研究的方式,獲得寫作的靈感。作文不能單純的讓學生腦補,還應該為學生進行點播,從相關的活動中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與感悟,這樣作文的內涵才能更深刻,作文的水平才能更高。其次,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文章審美活動,引導學生在作品欣賞中發現文字之美并積累與應用文字之美,進而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如鼓勵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以及創設特定的情景等形式,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經典的話劇對白、小說的情節等,讓學生通過小組配合演繹的形式,欣賞經典作品中的語言之美,可以將曹禺先生的《雷雨》中的片段作為表演素材,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的過程中感受曹禺先生使用文字與詞匯的巧妙之處。
2.3 開展作文評價活動
活動型作文教學中評價是教師掌握學生寫作能力以及幫助學生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作文評價活動,通過小組互評以及自評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他人的寫作長處,并彌補自身的不足。在作文評價活動中,首先,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優美的文段進行點評,還要對細節以及整篇文章所寄托的情感進行全面的講評。其次,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明確學生實際的寫作能力,同時還要對優秀的文章提出表揚,分析文章的亮點所在,并對寫作較差的文章要綜合分析原由,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教師要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讓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教學評價環節是教師清楚了解學生學習動態的過程,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制定出合理的作文教學計劃,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3 思考與建議
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意識形態已經逐步發展成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的為學生講解作文理論知識,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從活動中尋找寫作的靈感,并積累寫作的素材,從不同的角度感知生活、感受社會,這樣作文才能更加充實,寫作的內容也會更飽滿。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在活動的設計以及開展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同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秉持素質教育的觀念,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培養的目標與方向,讓學生積極探索并主動學習作文知識。其次,教師要將學生的作文活動與德育建設相結合,不見要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還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這樣高中學生才能實現全面發展。
4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學要轉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借助活動型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知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活、認識社會,并深入的理解作文的寫作內涵與意義。首先,教師應該明確作文教學的目標與方向,在作文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參與感。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活動情景,讓作文活動更具趣味化,作文活動教學的內容更充實。此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在作文評價活動中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袁向萍.建構活動型模式提高作文課效率——以“高三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一課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6(07):57-60.
[2]許少苗.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提升方法探討[J].科教導刊(下旬),2017(01):113-114.
[3]雷秀玲.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19,38(10):28-29.
[4]許名央,譚彩婷.同伴互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58):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