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一系列傷害兒童的惡性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困境未成年人逐漸走進公眾的視野,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運用觀察法、訪談法、個案法等研究方法對南昌市M區困境未成年人保護項目的開展情況進行分析,同時對項目開展的社會工作個案、小組、社區等實務進行研究,探尋困境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具體的應對對策。
關鍵詞:困境未成年人;社會工作;機制
1 概念界定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困境未成年人,因此必須對困境未成年人進行界定。根據國內外文獻資料分析發現,困境未成年人的含義豐富且缺乏統一的界定標準,但總體上“困境未成年人”一詞可以從兩方面去把握,即困境未成年人的內涵和外延。困境未成年人的內涵是從宏觀性角度去歸納總結困境未成年人的概念,它是指年齡在18周歲以下,由于生理性原因、家庭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身心無法正常成長,生存權和發展權受到破壞的未成年人。
2 南昌市M區困境未成年人社會保護項目的具體介入服務
2.1 以家庭為對象,提供多樣化的個案介入服務
作為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社會工作者在個案工作開展過程中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系,通過咨詢社區干部和家庭訪談的方式了解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原因、界定需求,制定相應的服務計劃并付諸實施。社工根據社區干部提供的資料共篩選了15個困境未成年人作為個案服務對象,每兩名專業社工(一男一女)負責兩個困境未成年人的個案跟蹤服務,每周周末進行一次個案介入,個案服務介入時間視服務對象介入效果而定,短期服務期為兩到三個月,長期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2.2 以小組為平臺,借助朋輩群體提升困境未成年人能力
在項目點,社會工作者以小組為平臺,以全部社區未成年人為對象,開展包括“安全教育、人際交往、學業輔導、情緒控制、團隊意識訓練”等內容的小組服務。社會工作者通過“宣傳招募為主,邀請招募為輔”的招募方式招募小組成員,利用小組活動室和社區廣場為社區兒童開展小組活動。T機構專業社工在項目開展期間主要開展了主題為“快樂交往go go go”人際交往小組、“做安全防護小達人”安全教育小組、“快樂學習”學習輔導小組、“幸福有你相伴”親子關系促進小組等小組活動。
2.3 以社區為依托,利用社區力量加強困境未成年人保護
在困境未成年人保護項目當中,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工作僅僅局限在家庭層面顯然是不夠的,只有把家庭、社區、政府聯合起來才能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服務,保障困境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為此,T機構在項目示范點開展社區宣傳、社區知識講座等社區活動。具體包括未成年人存在的問題、未成年人的需求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同時邀請高校專家開展主題為“薩提亞親子成長”社區知識講座。通過開展社區知識講座,引導家長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身心特點,讓家長更好的與孩子相處
3 困境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的問題與困境
3.1 困境未成人救助制度不完善
當前,我國正處在補缺型兒童福利制度階段,兒童福利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保護對象涵蓋范圍窄、保護形式單調、救助水平不高,普惠性有待加強。在查閱分析困境未成年人社會保護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M區項目開展情況,我們發現我國困境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以下幾個問題:1)困境未成年人保護對象涵蓋范圍窄。2)政府主要發揮安全兜底作用,救助工作集中在物質補貼方面且水平較低,缺乏配套的服務措施。3)缺乏專業的困境未成年人保護人才。這些問題導致我國困境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成效不大,在現階段社會轉型的背景下,社會不穩定性因素增加,社會矛盾升級,困境未成年人的社會處境將越發艱難,生存發展空間進一步壓縮。
3.2 困境未成年人主體部門溝通協調不暢
困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的部門較多,其中民政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公安機關、教育部門、殘聯、衛生部門、財政部門也參與其中。部門職責互有重合,在困境成年人救助過程中如果溝通和合作不暢,容易出現重復救助現象,造成人、財、物的浪費;救助主體責任不明,尤其在需要跨部門合作時,經常會出現相互推諉的情況,導致救助工作進展緩慢。
3.3 困境未成年人保護社會參與力量不足
從M區困境未成年人項目的開展情況可以看出,作為社會“減壓閥”和“穩定器”的社會工作在維護弱勢群體權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夠成為政府的得力助手。但是從目前的困境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來看,政府是主要的救助工作承擔者,社會組織的參與力度不足。這和長期以來政府對于公共事務大包大攬有很大的關系,社會組織的參與空間較小,只能執行政府的工作安排,,難以發揮其特殊優勢與獨立性作用,由此導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事務范圍十分有限。
4 困境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的對策研究
4.1 構建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
2013年民政部發布《關于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工作通知》,表明我國兒童福利制度的覆蓋范圍、受益對象將進一步擴大,這對我國困境成年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建立一元到多元的困境未成年人福利制度,首先是福利對象的多元化,確保福利對象由流浪兒童、孤兒向重病重殘家庭兒童、單親家庭兒童等其他困境未成年人延伸,最終延伸到全體兒童;其次要確立福利提供主體的多元性,確立以政府為掌舵人,專業福利機構提供指導,公眾和其他社會組織為劃槳者的福利承擔主體;最后要確立福利提供內容多元化,在福利內容上建立了一套從出生到成長的兒童補貼政策,如父母帶薪休假、兒童營養津貼、照顧津貼和兒童生病看護服務等。
4.2 明確政府各部門職責,加強聯動
從目前情況來看,政府掌握著大量的資源,保障困境成年人的權益,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各級政府應提高思想認識,明確政府工作目標,構建由民政部門牽頭,殘聯、公安、教育、婦聯等各級部門參與其中,鄉鎮、村(居)委會奠基的政府救助隊伍。同時加強部門聯動,加強物質資源與信息資源地統籌規劃,當在出現跨部門資源協調時,各部門可以通過聯席會議來探討解決對策,做到救助工作的無縫對接。最后要完善工作考核和責任問責制度,對在救助過程中不作為、失職瀆職的部門追究相應責任,對貢獻突出的部門及個人要給與表彰與鼓勵,確保救助隊伍的高效化。
4.3 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引進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從M區項目實踐可以看出,社會工作注重困境成年人內在潛能的挖掘,注重培養困境成年人及其家庭的抗壓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將社會工作的理念、方法、技巧與困境成年人保護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能夠達到更好的成效。由此,要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加大對社會工作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通過購買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或者在政府體制內招募專業社會工作者,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輔導、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服務。在資金上可增加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財政預算,同時為參與公益性活動的社會組織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在政策上,政府相關部門要明確社會工作的專業地位,特別是社會工作介入困境成年人的專業評估地位。具體包括困境成年人風險評估、資金申請評估、監護權轉移家庭評估等。
4.4 構建完善的困境未成年人預防與介入機制
困境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事前預防大于事后補救,所以困境成年人預防工作極為重要。做好困境成年人預防工作,要利用好現有的政府資源,充分發揮村(居)委會、鄉鎮、縣未保中心救助管理機構的平臺和載體作用。按照“源頭保護、預防保護”的原則,建立規范化、系統化的困境成年人發現報告、調查評估、危機干預、分類幫扶的服務介入機制。構建困境成年人發現、報告、介入機制,最終目的是預防緊急事件的發生,保障困境成年人的生命安全,發揮政府的安全兜底作用。
參考文獻
[1]民政部關于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flhshsw/201306/20130600477966.shtml.網站
[2]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J].求是,2013.
[3]西方困境兒童家庭支持福利制度模式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5(11).
作者簡介
肖力于(1992-),男,漢族,江西吉安人,助力講師,社會工作碩士,永修縣委黨校,研究方向:黨的政策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