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林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中外合作辦學等若干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2號,以下簡稱42號公告)第六條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自產機器設備的同時提供安裝服務,應分別核算機器設備和安裝服務的銷售額,安裝服務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這一規定意味著選擇簡易計稅辦法計稅項目的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一般有銷售比例法和領用轉出法兩種。如何進行進項稅轉出,選擇方法很重要,下面以一個案例進行說明。
例:某公司2018年8月份,銷售機器設備的同時提供安裝服務,機器設備的銷售額1000萬元;安裝服務的銷售額100萬元;當月購進貨物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稅金為100萬元,并通過認證抵扣。安裝業務領用外購貨物金額為10000元。
第一種是按銷售比例法計算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解:2018年8月銷售機器設備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機器設備的銷項稅額=1000×16%=160(萬元);
根據案例得知,進項稅額為100萬元;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100×100÷(1000+100)=9(萬元);
安裝業務應納稅額=100×3%=3(萬元);
當月合計應繳增值稅=160-(100-9)+3=72(萬元)。
領用時轉出進項稅額:
解:銷售機器設備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機器設備的銷項稅額=1000×16%=160(萬元);
根據案例得知,進項稅額為100萬元;
安裝時根據領用金額及適用稅率計算轉出進項稅額,轉出進項稅額=10000×16%=1600元;
安裝業務按簡易計稅辦法計稅應納稅額=100×3%=3(萬元);
當月合計應繳增值稅=160-100+0.16+3=63.16(萬元)。
第二種是安裝選擇一般計稅辦法計稅:
解:2018年8月銷售機器設備及安裝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機器設備的銷項稅額=1000×16%=160(萬元);
安裝業務銷假項稅額=100×10%=10(萬元);
根據案例得知,進項稅額為100萬元;
當月合計應繳增值稅=160+10-100=70(萬元)。
本案采用銷售比例法比領用轉出進項稅額相差8.84萬元。原因就是安裝服務是一個勞務服務,抵扣少,如按銷售比例法就會多計算進項稅轉出,如安裝本來領用貨物只有10000元,進項稅轉出數只有1600元,而按銷售比例法計算的進項稅轉出為9萬元,兩者相差8.84萬元。因此,納稅人在銷售機器設備并提供安裝應按領用貨物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而不是按銷售比例法計算。還有,采用銷售比例法比選擇一般計稅方法多納稅2萬元(72-70)。
為了避免按銷售比例法計算轉出進項稅額,納稅人要加強財務會計核算,對“生產成本”明細分類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如設置“生產成本——安裝”與“生產成本——機器設備”明細分類賬,安裝領用時就轉出進項稅額。此外,如企業的安裝業務比較大,還可以單獨設立“工程施工”會計科目,將安裝業務從“生產成本”中分離出來,通過“工程施工”科目核算安裝業務,這樣就能避免按銷售比例法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
財稅[2016]36號文件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十八條規定,一般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一般納稅人發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特定應稅行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也許納稅人看到這一規定,認為全面營改增只有兩年多一點時間,現在能將安裝業務選擇按簡易計稅辦法計稅嗎?其實不然,《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明確營改增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1號)第一條規定,納稅人銷售活動板房、機器設備、鋼結構件等自產貨物的同時提供建筑、安裝服務,不屬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文件印發)第四十條規定的混合銷售,應分別核算貨物和建筑服務的銷售額,分別適用不同的稅率或者征收率,該規定并沒有給予納稅人選擇權,現在42號公告出臺,納稅人選擇簡易計稅辦法計稅就不存在未達三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