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軍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農林水服務中心,內蒙古 興安盟扎賚特旗 137623)
我國地大物博,屬于農業大國。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解決“三農”問題,才能推進鄉村戰略的實施。這里以XX地區為例,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到 5252 個,土地流轉率達到 41.57%,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 44.2%,實現 664 個貧困村退出、51.7 萬人脫貧[1]。綠化美化村屯 3800 個,累計建設改造重點村 2854 個。教育優先、就業優先不僅僅適用于城市,與此同時也需要適用于農村。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那么農民就業問題怎么解決?也就是說,農工業的就業問題屬于重點,只有解決了就業,這樣才能提高鄉村戰略實施的含金量。XX地區機遇和挑戰并存,把“三農”工作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必然,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的戰略選擇,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突破口。
從一定的程度上看,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在產業布局的情況下,分析生態環境建設或者是公共資源配置。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保障性,分考慮低碳排放、節能減排等問題。通過農民的積極參與,減少了計劃實施的阻力。深化改革,切實的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形成平等的格局。積極的推動城市資本建設,引導城市消費向著農村的方向不斷延伸,向著新型城鎮化、綠色化的現代化農村方向進行發展。
不少“三農”領域當中,仍然存在很強的滯后性,切實保障廣大農戶的產權和發展權利,積極的推動城市的資本建設。農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與住房的財產權等“兩權”從抵押物的方向,向著金融機構貸款的方向進行延伸。例如:鄉村旅游業的投資增長速度開始不斷的加快,并延伸了融資的渠道。提高“三農”傾斜的力度,增強適應度。延伸資金籌集的渠道,完善土地使用的范圍。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大農業的投資比例。拓寬資金籌集渠道,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進一步把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建設當中,以此來滿足鄉村振興的金融需要。另外,還需要從“村莊整潔”向著“生態宜居”的方向進行延伸[2]。鄉村道路建設,拓寬升級,少砍樹,不填湖。從各個方面縮小農村和城市化之間的距離。
振興鄉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振興產業。只有產業得到有效的振興,這樣才能有效的吸引更多的人才。將鄉村振興的農業發展路徑放置到突出的位置。在綠色興農、品牌興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鄉村產業的培養,加強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在多元化的鄉村經濟當中,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上將網絡銷售和農業發展相互結合起來。提高農村的創新性,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另外,還需要秉承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想,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加強成果的轉化。引導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
從目前的形勢上看,在社會主義這個轉型的重要時期當中,不僅需要懂得經營,還需要吃苦耐勞。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以富裕農民為目標,打造好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隊伍,打造好鄉村基層管理隊伍,打造好農業生產經營隊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3]。在托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將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展現出來。在農家樂、民宿經濟的基礎上,發展鄉村旅游業。在集體經濟壯大的基礎上,讓農村的發展出現新的增長點。
在“一核多元”村級治理架構當中,需要從“民主管理”向著“治理有效”的方向進行延伸。強化鄉村社會治理,強化鄉村環境治理。保護好生態公益林和水源涵養地,讓大家綠色的家園當中,完成生態樂園的休閑生活。
隨著社會的進步,鄉村振興戰略屬于我國新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重要的戰略性的構想。在新的起點上做好“三農”工作,全面加強農村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并健全體制機制,強化科學規劃引導,優化完善政策導向,健全相關制度規范,加強“三農”工作隊伍構建與實施。以此,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奮斗,最終,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好鄉村,實現大家共同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