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鵬
(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信陽 464300)
口蹄疫主要癥狀表現就是動物口蹄部位會出現水泡,如果發病便應當及時進行診斷與防控,防止大規模的擴散。近年來,我國豬口蹄疫頻發,甚至出現了人畜共患現象,這不僅對于我國的生豬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同時還威脅到了人體的健康。養豬業應當加強豬口蹄疫的預防與控制,在多發季節中提前落實防控工作,將豬口蹄疫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爆發口蹄疫便會迅速的大規模傳播,生豬患上口蹄疫之后會在兩天之內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而生豬與生豬間可以快速地傳染,死亡率非常高。生豬患上口蹄疫之后會出現持續性的高熱,體溫普遍會高達40℃以上,出現精神萎靡,不愿進食等現象,豬口蹄與蹄叉的部位、乳頭部位等都會出現大量的水泡,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潰爛。口蹄疫會嚴重的影響到仔豬的健康生長,一旦仔豬患上口蹄疫會快速的出現高燒,出現腸炎以及心肌炎等并發癥,死亡率相當的高。豬口蹄疫病理周期是7d,倘若患豬在7d當中病情沒有進一步的惡化,同時養殖環境比較良好,而患病的部位再沒有出現細菌的感染現象,就會在七天的時間中痊愈。
豬口蹄疫有比較多的傳染源,并且傳染范圍比較廣,口蹄疫的潛伏期與發病期都具備較高的傳染性,因此生豬在潛伏期與發病期當中的時候全身都可以是傳染源,其中包括排泄物,母豬所攜帶的口蹄疫病毒可以經由乳汁從而傳染到仔豬體內,因此口蹄疫的傳染不僅能夠經由接觸傳播,還能夠經由空氣快速的傳播。其中接觸傳播主要包括直接性與間接性的,這樣的情況主要出現在同一養豬場當中,倘若新豬攜帶口蹄疫病毒進入到豬群當中,便會快速讓整個豬群都感染口蹄疫病毒。還有就是養殖場外部的動物攜帶口蹄疫病毒,其與豬群發生接觸后快速的在豬群內部傳播。經由空氣傳播口蹄疫病毒具備遠距離的傳播特質,口蹄疫的病毒可以長期的存活于空氣當中,還可以產生氣溶膠粒子,能夠在風力條件下提升傳播的速度與范圍。空氣當中的濕度是口蹄疫病毒重要的影響因素,倘若濕度超過55%,那么口蹄疫病毒便會長期存活,隨著濕度的升高,存活時間以及傳播距離都會有所提升。
引發口蹄疫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養殖的衛生條件,首先應當重視以及落實預防工作,針對冬季與春季的高發季節,生豬的養殖戶應當嚴格的控制養殖環境當中的衛生條件,確保溫度與干燥度的合理性。養殖戶應當做好養殖環境與生豬自身衛生的清潔工作,徹底的清理豬舍內外的環境,對于生豬的排泄物應當及時清理。養殖戶應當定時定量的喂養生豬,精準的控制喂養的飼料量,確保豬能夠完全的吃完食槽中的飼料,防止飼料長期存放滋生細菌。氣溫較低的時候,養殖戶應當嚴格的控制豬舍內部的溫度,設置暖燈與電爐等各種取暖設備,有效的防范口蹄疫病毒的出現以及傳播。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生豬養殖戶并未全面的了解與掌握先進的養殖方式與技術,由于技術落后、養殖理念傳統、不重視疫病的防疫進而導致生豬的疾病頻發。因此,各地的相關部門以及單位應當積極地開展宣傳與培訓活動,聘請專家學者定期的針對先進的養殖技術進行培訓,確保養殖戶能夠了解以及掌握到先進的養殖理念與養殖方法。針對飼料的搭配、高溫消毒以及疾病的防疫等各個方面進行重點的宣傳與培訓,同時相關政府部門還應當加大養殖戶的扶持力度。針對豬口蹄疫傳播途徑多且傳播速度快的特征,應當幫助養殖戶了解以及掌握生豬的習性與抗病能力等方面的知識,當生豬出現口蹄疫潛伏期的時候,應當快速做出反應,及時進行處理,將出現異常的生豬隔離,隨后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詳細的檢查工作
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大豬口蹄疫的研究力度,豬口蹄疫屬于生豬養殖中非常普遍的一種流行性傳染疾病,一般而言,生豬極易感染口蹄疫病毒,一旦感染便會快速的擴散,這樣不但會對生豬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還可以對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預防以及控制豬口蹄疫的時候,應當重視方式方法的科學合理性,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確保口蹄疫病毒不會再復發,徹底的根除生豬的病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了能夠徹底的根除口蹄疫,相關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地積極研發能夠消除口蹄疫病毒的病菌,有熊的控制豬口蹄疫的傳播途徑,減少口蹄疫病菌的傳播途徑,有效地抑制口蹄疫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綜上所述,豬口蹄疫具備傳播途徑多、傳播范圍廣、快速且死亡率極高的特征。因此養殖戶以及相關管理部門應當重視養殖過程中的預防以及控制工作,加強養殖衛生環境的管理與控制,通過宣傳與教學活動提升相關人員的養殖水平以及疫病防控意識,為口蹄疫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