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白山鄉農業服務站,遼寧 朝陽 122406)
種植業一直都是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加快種植業的發展,對于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等,都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遼西種植業在結構方面進行一定的調整,以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在此背景下,對遼西種植業當前的結構進行研究,發現在種植業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方面的問題,同時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對遼西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有益。
隨著經濟以及農業的發展,傳統的種植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通過研究能夠發現,當前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雖然在結構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但是卻存在著不科學的現象。不能根據外部市場的發展變化,以及種植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在對玉米的調整方面,雖然對玉米調減的力度較大,但是玉米在我國種植業在比重偏高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同時在大豆的種植方面,雖然在比例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比重仍然偏低,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重要的是在植物種植的品質質量上,同樣以底端為主,在農產品的質量以及安全方面,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其次農產品質量偏低,也是遼西種植業結構調整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傳統粗獷式的種植方式,借助于化肥農藥的使用,雖然在產量上已經取得了較快的進步,但是在農產品的質量方面,卻存在著相應的問題,比如遼西種植業中綠色食品、特色農業雖然存在,但是從規模以及質量上來看,卻沒有太多的競爭力。農產品質量偏低,不僅會對農戶的經濟效益產生影響,同時也不利于種植業結構的調整。
從農業發展的企業來說,雖然在數量上在不斷增多,但是在質量以及對市場的開拓方面,卻沒有太多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產品的加工方面,主要以初次加工為主,并沒有進行深度加工,不能提高農產品的價值[1]。沒有根據外部市場需求,來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對農業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遼西種植業發展中,農產品的附加值較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最后薄弱的農業基層設施,也會對種植業結構調整,產生不利的影響。從遼西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農業基層設施以及物質條件方面,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總體水平依然偏低,尤其是在種植業發展的技術服務方面,存在著相應的問題,不利于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優化。
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不僅能夠促進種植業的發展,同時對于遼西農村經濟的提升,農戶收入水平的增加等,都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上面的研究能夠發現,在遼西種植業結構調整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相應的問題,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首先我們需要科學調整糧食作物結構,按照外部市場需求,以及遼西糧食作物的分布等情況,對種植業中的糧食作物進行結構的合理分配。一般來主要按照“減玉米、增大豆雜糧、擴草蓿和果蔬,提升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要求,來減少非優勢區的玉米種植,提高優勢產區的種植面積。同時還需要提升種植業的質量和品種,從播種、收獲以及存儲等方面入手,加強對遼西種植業的監管[2]。
其次還需要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種植業的發展并不是獨立的,還會與畜牧業有較強的聯系。通常來說種植業的產物會供給畜牧業,作為飼料來喂給動物食用。所以在種植業結構調整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畜牧業結構的調整,比如當豬的飼養規模擴大時,我們需要提高玉米等作物的種植規模。在現代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建立集約化、規模化以及標準化的畜牧業發展模式。
再次我們還需要大力發展當地的生態優勢,從當地的自然條件、氣候環境等情況出發,大力發展適合當地生長的特色作物。比如在土壤肥沃的地區,可以種植經濟作物,而在土地瘠薄的山地,則以谷子、高粱、糜黍、蕎麥、雜豆、大豆等農作物為主。
最后我們還需要積極發展綠色有機食品。這也是現代種植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遼西種植業競爭力的需要。在當前種植業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開發相對有限,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所以在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我們需要加快對綠色有機食品的開發[3]。
種植業是遼西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從遼西農業發展不斷進步,鄉村振興戰略快速推進的情況下,加快對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是農業發展的需要。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們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種植業的經濟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