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峰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吉林 長春 130052)
⑴我區已經連續10年推廣基層農技改革與建設
近10年來,我區加強基層農技的改革,加大推廣力度,以基層農技的技術團隊建設為基礎,激活行動機制,將服務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作為重中之重,先后組建了2個人員技術團隊,建設了3個農技示范基地,打造我區第一個國家級五星基層農技單位及推廣機構。
⑵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也在九臺區連續實施12年
全區2019年建設核心示范區2萬hm2,12個示范片。其中玉米示范片6個,示范面積1.07萬hm2,分別可落實在龍嘉鎮、沐石河鎮、城子街鎮、上河灣鎮、胡家鄉、紀家鎮;水稻示范片5個,示范面積0.8萬hm2,分別可落實在其塔木鎮、莽卡鄉、興隆鎮、龍嘉鎮;大豆示范片1個落實在波泥河鎮。主要的技術防范為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針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針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稻田禽畜養殖技術、節水節肥技術等;
⑶已連續3年承擔吉林省玉米秸稈還田適應性試點建設工作,面積2hm2。
⑷國家糧豐項目第七課題子課題《針對水稻病蟲害防控集成與應用技術的研究》,已全面在我區落實建設,該項目擬在2018~2020年完成,現已完成一年半的實施。集成技術主要有優質食味粳稻規模化增碳培肥減藥增效技術、全程全營養輕簡化培肥增效技術、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綠色防控技術、水稻側深施用緩釋肥技術、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增碳培肥減藥增效技術。該項目設定每年的工作目標為構建1套水稻病蟲害防控技術;粳稻產675kg/667m2,比前三年增產5%,示范面積0.1萬hm2,核心區17hm2,輻射面積已達1.4萬hm2;培育帶動適度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個,培訓農技人員25人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人次;增產糧食1.32萬t,增加經濟效益0.396億元。
⑸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項目正在有序進行中。主推技術有:多元化玉米秸稈利用技術(推廣面積0.15萬hm2)、玉米覆膜密植機收增效技術(0.1萬hm2)、玉米綠色輕簡高效栽培(植保)技術(0.2萬hm2)、水稻綜合種養技術(0.14萬hm2)、稻草還田技術(0.2萬hm2)、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和飛防作業技術(1266.67hm2)、水稻直播技術(333.33hm2)、大豆優質安全生產技術(0.12萬hm2)、大豆節本增效生產技術(0.16萬hm2)、大豆綠色防控和飛防作業技術(600hm2)。
⑹狠抓試驗示范,科學選擇,為農業生產儲備力量。
今年繼續承擔國家產業體系谷子新品種品鑒試驗、省農科院水稻所的水稻新品種試驗示范、吉林省新品種引育中心的水稻、玉米新品種示范推廣試驗、大豆新品種對比示范、高粱新品種對比示范、稻田養殖小龍蝦示范、水稻基質應用試驗、水稻雜交品種選育等試驗示范項目近10項,現均已完成前期播種、除草及前期田間調查工作。
⑺加大培訓力度,強化效果,提高農民的素質
我區相關管理部門積極號召區、鄉及科研技術人員,抽出1~3個月的農閑時間舉辦大型地農科技術培訓,從各方面、多層次的培養農業技術人員掌握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并且積極和互聯網掛鉤,舉辦網絡直播、視頻講座、電視講課等形式的培訓會10余次,共計培訓基層技術科研人員145人,農民4300余人,發放相關技術指導資料10000余份,在玉米播種、水稻育苗時段錄制生產技術指導2期,在九臺新聞里播放。
⑻針對農業生產提出建議和對策
我區今年氣候條件頗為特殊,干旱癥狀異常明顯,對此,我區全體科研技術人員紛紛投身基層,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玉米抗旱保苗的相關意見。這些意見和對策作為指導我區農業生產的重要參考,也為我區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