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君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紀家街道辦事處農業技術推廣站,吉林 長春 130052)
我國農業結構中玉米作為主要組成,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如養殖、食用及工業原料等。尤其是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玉米需求量逐漸增加,要想提升玉米產量,要重視田間管理,并對管理方式進行規范,促進玉米產量與質量的提升。
選擇健康玉米種子埋入土壤中,當土壤溫度維持在10~12℃時,一般只需4~6d就可正常出苗。同時,所選種子大小以及播種深度對于幼苗健康成長有很大影響,種子個頭大,內部儲存的營養物質多,為幼苗生長提供穩定能量,幼苗就能健壯成長;而播種深度直接決定種子出苗速度,而且早破土的幼苗比晚破土的幼苗健壯。驗證發現,播種深度每增加2.5cm,平均出苗期延遲1d,而且幼苗相對較弱。
當幼苗第三篇葉片露出葉心2~3cm時,屬于玉米的離乳期,三葉期屬于玉米種植中第一個轉折點,玉米苗從自給生活轉為吸取土壤養分生活,而且怕澇不怕旱,輕度的澇害會影響到玉米健康成長,重度可能導致死苗現象發生,而輕度干旱卻有利于玉米苗根系生長和下扎。
到了拔節期,一般擁有6~8葉,屬于植株向外伸展階段,該階段玉米苗雄穗生長錐快速伸長,手摸植株近地面處可感到明顯莖節存在,而且莖節總長為2~3cm。因為植株根系尚不發達,吸收和制造的營養物質有限,主要用于根、葉的生長和莖節分化,因此幼苗總體感覺生長緩慢,而且拔節期與三葉期特性相同,都是怕澇不怕旱。
這一時期的玉米植株呈現出棒三葉大部伸出,但尚未全部展開,部分植株已經出現雄穗。這一時期,需要做好相應的田間管理工作。為了增加雌穗的顆粒數量,確保玉米營養的供應情況,提高光合作用的概率,需要保證此時玉米的營養供應情況,還要保護好葉片的生長情況。
灌溉和施肥也是保證玉米的質量和產量的重要措施。通過及時補充肥料可以改善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從而滿足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對于提升玉米的食用價值以及產油率具有重要意義。土壤中水分的多少會對幼苗的長勢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為表面出現洪澇情況,需要保證土壤的干燥性,并合理對灌溉的水量進行控制。對于玉米的灌溉應該結合不同地域的土壤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從而保證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對玉米的需求。對于玉米的施肥,底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還應該結合玉米的品種和種植密度對于養分的供應情況進行調整。同時施肥應該針對玉米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處理,及時對施肥周期和用量進行控制。
另一方面,需要及時對雜草進行處理,雜草也是常見的一種病害,在控制草害的過程中還應該主要維護生態平衡,完善的生態系統對于改善區域氣候條件、調節濕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在夏季格外注意,避免出現高溫缺水的情況;還應該通過保護天敵的方式,實現生態控制。對于除草劑的使用應該控制好數量,避免造成雜草的大量死亡,影響生態微系統的平衡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對過度生長的雜草進行處理。通過除草,還能實現土壤翻耕的目的,對于改善土壤環境、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有重要的作用,進而提升產量和質量。
到玉米生長后期,需要提供大量的養分支持,因此需要種植人員及時采取追肥措施,增加玉米種植地內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含量,確保玉米能夠吸收自身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健康生長并實現高產的目的。
如果玉米種植的土壤營養比較貧乏,可以將二銨作為玉米生長的主要肥源,進行葉面噴灑,同時玉米地施加濃度0.2%的硫酸鋅溶液375~450kg/hm2。在第一次噴灑完成之后,需要間隔一周時間,再對玉米進行第二次噴灑。正常情況下,在玉米生長后期總共噴灑2次即可。其次,對無效果穗要進行及時鏟除。正常情況下,每個玉米苗都會締結一顆果穗,但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目前為止,一顆玉米已經可以結出3~5顆果穗。但因為各種原因,其中一些果穗可能沒有果實,如果不及時將其除去,不僅浪費營養,而且還會對其他正常果穗健康成長造成威脅,因此需將其盡快去除,確保玉米生長養分供應的集中性,提高果穗實際產量,最終實現玉米高產的目的;站稈扒皮有利于促早熟,扒皮時間不宜過早,進入蠟熟期集中2~3d把果穗苞葉扒開,過早會造成癟粒、皺粒,影響產量和質量,玉米站稈扒皮晾曬15~20d,玉米可降水10%~14%,早熟5~7d,增產5%~7%。玉米成熟后進行收割,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通過機械或人工方式快速完成,避免受到陰雨天氣影響,無法及時完成收割,使得玉米出現吸水發芽情況,影響到種植戶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玉米生育特點,選擇合適的田間管理技術,這就需要依據玉米生長情況,開展針對性的田間管理措施,推動我國玉米種植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