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升
(樺甸市地局子林場,吉林 樺甸 132418)
天然林森林培撫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它可以決定林業的發展。森林撫培育包括很多活動,例如森林撫培育的計劃、育苗樹種的選擇、中幼林撫育的管理等等。這些活動在森林撫育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為了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森林需要加強對天然林中幼齡林撫育,根據不同地區選擇合適的撫育方式,例如在吉林、黑龍江等北方地區,則需要采取補植針葉樹等措施,使森林生態系統達到針闊混交頂級群落的目的。只有選擇適宜的撫育方式,才能夠實現森林撫育的目的,獲得社會效益。
近幾年,我國對于天然林中幼齡林撫育工程十分重視,在吉林省市(縣)林業局不同程度下達了中幼齡林撫育計劃。因為各地區情況不同,所以在進行天然林中幼齡林撫育工作時會涉及到很多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透光伐、生長伐、生態疏伐、衛生伐、補植、人工促進天然更新、修枝、割灌除草、澆水、施肥等。由于這些措施的不同,導致營造林的森林撫育計劃及后期效果也會不同,這種不同會造成造林的密度及投資的標準不同。其次,森林培育的成敗與樹種的生長環境和林場的管理水平有關。我國很多森林區多數在偏僻的山區,其地理特點是地勢高低不平,交通也不便利,這種惡劣的環節會嚴重影響中幼林撫育的質量。由于地勢原因,土壤營養豐富的地方會出現大面積的雜草,因此,林場的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去除幼苗周圍的雜草,確保幼苗能夠健康成長[1]。
想要林木能夠更好的生長,就需要對這些幼苗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我國地廣物質豐富,不同地區的環境、氣候、溫度、土質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選擇土壤比較肥沃的地區來進行中幼林的撫育。例如在吉林地區,因為幼苗的根系比較脆弱,缺乏營養競爭能力,因此想要幼苗良好生長,則需要定期為幼林割灌除草,保證幼苗在生長中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此外,還要對幼苗進行保溫處理,避免因冬天低溫導致幼苗死亡。其次,很多土地都是通過補植修復成林的,這樣的林地普遍不太整齊,也會影響幼苗的成長,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工作人員還需要定期對土壤進行松土。由此可見,想要提高中幼林撫育的效率,則需要對幼林生長的地方進行割灌除草撫育,只有這樣才能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2]。
在成立森林培育團隊后,團隊領導需要根據森林的幼林成長情況制定管理措施,從而實現林木種植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開展撫育工作前,工作人員需要做好調查工作,對森林所在地進行了解,通過幼林的生長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撫育方式[3]。
中幼林在撫育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幼苗的發育情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結合林業內的自然稀疏規律和目前我國要求的培育目標的那個因素,在中幼林撫育期間,工作人員需要合理的調整樹種的組成類別及幼苗生長的密度只有長期保持森林的生長環境,才能夠增強森林生長系統,提高我國生態防護能力,全面的促進我國林業發展[4]。
在中幼林的撫育過程中,割灌除草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中幼林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長出灌木、雜草等,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全面將這些消耗土壤營養的雜草及灌木劈除,從而促進林木的正產生長。這項工作為了不造成環境污染,所以在除草的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除草機,盡量采用人工除草的方法。為了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工作人員還需要定期為土壤松土,充分保證土壤的含水量和營養。其次,為了中幼林更好的生長,促進森林林木的密度,工作人員可以采用地徑2~3cm的苗木進行補植樹,確保成林。最后,為了加大樹干的飽滿度,提高林木的質量,加大光照面積,減少積雪或風沙的傷害,可以進行人工修枝工作,將多余的分枝修剪掉[5]。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森林砍伐現象也在日益增加,很多地區出現沙漠化情況,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因此,我國要加大對森林培育的重視,開展中幼林撫育工作。在進行中幼林撫育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土壤環境及氣候條件,根據樹苗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撫育方法。大多數幼苗的樹根都比較弱,吸收營養能力比較弱,所以林業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割灌除草,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林業快速成林,為森林培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