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軍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老子山鎮農業技術服務站,江蘇 淮安 223154)
親本培育需要謹慎選擇水源,選擇無污染、病毒的安全水源開展培育工作。開展工作前需要先做好準備工作,徹底清潔水產養殖場,確保衛生達標,用以提升培育質量滿足無公害養殖體系標準。培育養殖親本過程中需要做好飼料質量管控工作,確保飼料能夠全面保障營養,可根據親本類型選擇不同種類與比例的飼料。親本需要根據其類型選擇池塘飼養,完成繁殖后迅速采取圈養措施,制作水產養殖管理文件,全程記錄養殖情況,為培育管理提供全面的養殖記錄[1]。
選擇場地開展無公害水產養殖,需要檢查水質和水量,確保水量充足且水質適宜水產生長。可使用專業的水質檢驗設備開展水質檢驗工作,開展水質檢驗工作時需要注意分析天氣對水質的影響。除檢測水質外,還需要考慮養殖基地的交通狀況,需要盡量避開交通路線,避免養殖物質以及水產品運輸受到影響。
水產動物生產需要依靠飼料投喂,投喂方式以及飼料的質量對于水產品質量影響較大。投喂劣質飼料對水產動物的生長周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不僅影像水產品品質,還會對整個養殖環境造成惡性影響,養殖環境生態系統會遭受破壞。投喂飼料前需要檢查飼料的質量和新鮮程度,飼料投喂方式與間隔周期則需要根據水產品動物的攝食情況、水質以及天氣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掌握規律后進行科學投喂。
優質的新鮮水產生產基地所生產的水產品在捕撈后的各項物理和化學質量能夠滿足需求方質量要求,但是在水產品的運輸過程中,為保證水產品的存活率和新鮮度需要使用一定的保鮮手段,不正當商家使用有害化學物質進行保存會導致水產品品質不達標。針對這種情況需要使用運輸暫養加工技術,運輸水產品過程中,需要保障存儲容器的清潔度,裝車操作前需要對容器進行徹底清潔。活的水產品運輸過程中水質需根據運輸保存標準進行嚴格管控,或水產品需要提前兩小時喂食,采取一定的檢驗手段,確保運載材料對水產品不具有毒性。運輸過程中禁止使用麻醉藥品對水產品進行鎮靜處理,運輸過程中需要做好預防污染工作,保障水產品質量[2]。
水產品養殖業受病蟲害影響較大,會對養殖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開展無公害水產養殖,務必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預防病蟲害需要嚴格做好消毒工作,水體、飼養工具、飼料以及餌料均需要進行統一嚴格消毒,當養殖環境發生較為劇烈的變化時,可使用中草藥制劑進行干預,以減緩水產品的應激反應。遇梅雨季節,可將飼料與中草藥制劑混合,即使水產動物使用霉變飼料,抵抗力上升后也不易發病。治療水產動物疾病選用藥物需遵循低毒、無毒的原則,嚴禁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水產動物。選用魚藥需堅持低殘留、低毒的原則,以保護水域環境,不影響水域環境生態。養殖過程中不能直接使用抗菌素對養殖水體投放,可選擇人體低毒無害藥物投放,如養殖水體中,保障水產動物體內不會積累毒性,提升水產品質量。
可借助國家管理部門作用,利用法律對養殖戶進行強約束。水產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的關注度,嚴格監管水產養殖業,針對水產養殖所需的飼料和藥物應用時按嚴格的質量監控制度加以管控,全方面保障水產養殖的安全。除從生產源頭進行管理外,還可從銷售渠道進行水產品質量管控,對于虛假宣傳無公害水產養殖的商家需要加大打擊力度,同時加強無公害水產品宣傳力度,向消費者普及無公害水產品的有關知識,使其掌握辨認水產品質量的方法,避免消費者被無良商家忽悠[3]。
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向水產養殖戶大力推廣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用以全面提升水產養殖質量,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又可保護養殖生態環境,可謂一舉兩得。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時,可邀請資深養殖專家,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形成體系化培訓制度。技術人員可深入水產養殖基地,向有關人員傳授專業的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加大培訓宣傳力度,通過村委會通知欄、網絡以及地推模式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