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榮,忻加義
(尚義縣農業農村局,河北 尚義 076750)
關鍵字:如何;發展;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
尚義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位于冀晉蒙三省區交界處,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尚義縣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溫差較大,年日照時數2800多小時,年均降雨量350-420mm,多集中于6、7、8月份,無霜期一般為100-120d。
在我縣種植市場需求量大、價格平穩的藥材,效率可觀,風險不大,農民易于接受。2018年全縣種植藥材50000多畝,其中:黃芩15000畝;黃芪15000畝;板藍根1000畝;桔梗2000畝;防風4500畝;苦參2300畝;柴胡705畝;枸杞10000畝。并在大蘇計鄉、大青溝鎮流轉20000畝土地,創建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
2018年收購8000畝中藥材,總產量3350t,其中產干品1200t,產值1320萬元,純效益106萬元,帶動農戶1324戶,常年雇傭產業工人200人,起到明顯示范帶動作用。
2014年,依據張家口市政府招商引資政策鼓勵政策,邯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在尚義縣大蘇計鄉組建成立了“張家口和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以流轉20000畝地為主,進行中藥材有機化培育、種植。依托中國醫科大學藥植學院,中國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為技術支撐,探索中藥材從有機栽培、有機育苗育種、有機病蟲害防治到有機藥材加工和藥材使用的一整套藥材GAP規范管理,為中藥材實現種植、采收、加工、貯存有機化探索出新路徑。
通過多年的經營,張家口和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規模化生產已初見成效。公司先后建成了年處理中藥材3萬噸的加工基地及相關的配套設施,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46臺(套)。為從事中藥材相關產業的研究搭建了創新平臺,為中藥材規模化有機種植生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平臺;加強對產品質量管控,企業健全組織結構、建立完善生產、管理、投訴、自檢等制度,做到產品質量監控可追溯。
同時注冊“和宏”商標為公司產品品牌,堅持以有機種植中藥材黃芩、黃芩為主,逐步開展中藥材產地的初加工及后續大保健產品,并最終形成產品的銷售,完成中藥材種植、初加工、保健品產業鏈閉環,企業正在投入大量精力、物力,進行企業品牌,包括企業文化建設、形象建設等。
采用“公司+生產合作社+農戶” 的林藥間作運營模式,以中成藥生產企業為主體,以企業品牌帶動基地、基地帶農戶的形式,深度開發傳統藥材防風、黃芩、黃芪等,進行中藥材標準化有機種植,讓中藥材實現無農殘、綠色、環保、符合高標準的國際檢驗標準,打造綠色、健康的中藥材生產出口基地,實現公司和農戶資源共享、效益雙贏,并努力延伸產業鏈條,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
流轉村民土地,流轉的土地租金成為村民的基礎保障。依托有人才、技術、資金的龍頭中成藥生產企業,推廣有機種植、種植技術服務和保底回購中藥材進行初加工,通過中藥材種植的規模化,可形成可持續的產業幫扶,可幫扶指導農戶自行種植中藥材,增加其致富途徑。
通過實施項目,遵循中藥材產業扶貧示范基地投資原則。把項目實施與區域農民脫貧增收有機結合,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吸納貧困戶人口在家鄉就地就近就業,項目共計投資4000萬元,預期產出6500萬元。覆蓋項目貧困戶2000戶以上,貧困人口6000人左右,預期達到戶均收入0.6萬元,人均收入2000元。
根據壩上地區退水還旱項目的實施,對全縣1.5萬畝退還地,由縣、鄉扶農公司集中承包,進行中藥材的旱地種植,土地承包側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種植過程全方位統一,減少中間環節,既保證了中藥材產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為退水還旱工作創造了新型的工作經驗。
尚義縣中藥材種植以公司為實施主體,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創建模式,通過藥農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對接、訂單生產等形式,形成”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施藥組織化、經營產業化“的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通過項目帶動,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建設,推動業態融合,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與鄉村旅游、中醫文化推廣、健康養老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為全縣支持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打造良好的基礎和氛圍,并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新亮點。
為響應縣政府大力推動中藥材種植產業布局調整,公司開展林下套種模式,枸杞與中藥材兼種,采用6米*0.5米有利間距進行種植作業。
實施主體進一步依托尚義縣的土壤、氣候優勢,通過產品的有機認證和地理標志商標“尚義黃芩”“尚義黃芪”申報認定工作。進一步打造符合國際檢驗標準的高標準中藥材,打造中藥材綠色健康出口生產基地。
根據尚義縣扶貧產業發展思路,在現有中藥材種植基礎上,進行產業鏈延伸建設張家口和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中藥材初加工基地。
通過多年經營建設,張家口和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了專業比較齊全,現有從事中藥材科研、植物栽培等外部專家18人,為基地各項技術攻克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