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星
(四川省涼山洲會理縣木古鎮人民政府,四川 會理 615131)
綠色發展之路之所以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追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綠色產品符合當代社會的需求,符合了綠色環保的需要。因此,農業領域要積極推動改革,促進無公害農業發展。
在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中,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農藥的過度使用。具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生產農業的農藥使用量要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在2017年,我國農業農藥平均使用量達到了30萬t。農民為了讓作物更好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農藥來預防病蟲害,但是由于農民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沒有嚴格把控農藥使用量,只是前面的追求農作物的產量,使得農作物中含有嚴重的農藥殘留,影響了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在農作物栽培中的運用。
在農業生產其他的層面,也存在污染物過多,生產過程不環保等現象,比如,農膜使用量,在2016年,我國僅一項作物生產用膜量達到了3.8kg/667m2。不僅僅農膜使用量較高,其不合理處理率更高,進而導致了土地污染。還存在生產的附屬品處理不當的情況,特別是秸稈等廢料處理問題[1]。
很多農民沒有意識到綠色生產的重要性,對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掌握不到位,進而無法在農作物種植中的進行相應的運用。同時,農業生產各部門對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重視度不足,沒有把其放在農業發展的關鍵任務中。
種植區要依靠科技進步,農業創新等發展動力,減少農業用水和用藥。大力的推動農作物生產節水節藥節肥工作。在灌溉工作中,可以拋棄以往的大水漫灌,采用滴灌噴灌以及其他系別的節水措施。確保能因地制宜的減少水資源的使用量,實現綠色環保農業。在用藥工作中,要加快新藥品的開發,提升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農業用藥的安全性和質量。有效的減少農業農藥的用量,依靠科學技術和物理方式實現農藥的減量提質。在用肥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實現科學施肥、綠色施肥、高效率施肥。要按照不同的區域,分品種,分時間的進行施肥,從而實現優質農作物農業的增產和增量。
對于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要進行合理的處置。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減少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土壤的肥力,減少土地污染,提升生態環境的質量。比如,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農膜的使用,種植者應該采用環保農膜、加厚農膜,確保能夠實現專業化回收,從而有效的控制白色污染。另外要注意生產廢料的使用,對于秸稈等廢棄物要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可以采用肥料化處理、生態紙漿、菌棒等再利用處理模式,提升產業附加值,也進一步的促進農作物綠色種植技術的提升。
首先,選擇科學噴藥工具,要逐步的淘汰老式的噴藥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逐漸向精準農業領域發展,精準施藥技術極大的提升了農藥施藥效果,也降低了農藥量[2]。所謂的精準施藥技術的優點就是副作用小同時農藥利用率高。其具體方式有靜電噴霧技術、對靶變量噴霧控制技術、無人機低空噴霧技術等。比如說,無人機低空噴藥技術就是利用無人機進行低空噴灑農藥,機械的運用可以確保農藥的均勻噴灑,低空作業可以保障農藥精準噴灑,避免其他無關作物的污染,有利于無公害綠色種植。
制度是關鍵,沒有制度規則就不成方圓。建立良好的檢測制度和體系對無公害農業的進展起到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健全相關檢測體系和制度,能夠有效的提升各單位對無公害農業工作的重視度和質量。建立農民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學習制度,提高農民對其的認識和把握,更好的運用管理技術[3]。
無公害技術使得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有效的實現了節水、節能、低污染以及可回收等工作,同時產品自身無毒無公害,其滿足消費者最需要的優質物質需求,還能節省環境資源與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此文,對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在農作物種植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更好的發展無公害農業。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時間有限,文中部分結論值得進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