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坡,張熹晗,張石鑫,郎鈺瑩,張 靜,張立新
(沈陽化工大學功能分子研究所,遼寧省綠色功能分子設計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沈陽 110142)
農業害螨屬節肢動物,大多數植食性害螨密集于作物葉片背面刺吸為害,使得果樹、棉花、蔬菜等大量減產,損失嚴重[1-3]。殺螨劑的使用是防治農業害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現有殺螨劑的長期不合理的重復使用,殺螨劑抗性問題愈加嚴重,害螨甚至對許多藥劑產生交互抗性[4-8]。因此,不斷開發出結構新穎、作用機制獨特的新型高效殺螨劑,是農業害螨防治的關鍵。
近年來,組合化學、住友、巴斯夫、拜耳等農藥公司相繼報道了一類含三氟乙基硫醚(亞砜)片段的高活性殺螨化合物[9-14]。該類化合物結構新穎、殺螨活性較高,且具有良好的內吸性,推測其應具有新作用機理。該類化合物目前無商品化產品,尚處于研發階段。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骨架躍遷”策略,根據已有活性分子[13],設計并合成了多個三氟乙基硫醚(亞砜)類化合物。經過室內活性測試、田間試驗后成功從中篩選出具有優異殺螨活性的聯苯類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ZJ-31169對害螨的各個生長階段均有優異活性,尤其是對幼螨,且具有良好的內吸作用[15-16]。圖1為應用“骨架躍遷”策略設計新化合物實例。
應用“骨架躍遷”策略設計新化合物具有眾多優點:可有效改善相關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質;增加藥物溶解性,用極性骨架替換親脂性骨架;提高藥物穩定性,將容易發生代謝作用的骨架用具有代謝穩定性的骨架代替;改善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通過骨架替換,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長藥物在生物體內的存留時間,改善其在生物體內的組織分布等;降低藥物毒性或者不良反應,若不良反應是由于骨架結構所導致,則需要替換成“安全”骨架;降低分子柔性,一些活性分子柔性鍵過多,構象多樣性導致與受體親和力降低,用剛性骨架替換,可以改善藥物對靶標的親和力,并且改善藥代動力學行為;提高藥理學活性,有時藥物的骨架不單純是對藥效團起支撐作用,而且參與同受體結合。進行“骨架躍遷”時,可以從化合物的多個方面入手改變化合物的理化及生物學性質,比如疏水常數(LogP)、相對分子質量(MW)、氫鍵給體數目(NHD)、氫鍵供體數目(NHA)、分子極性表面積(PSA)和毒性等性質。

圖1 應用“骨架躍遷”策略設計新化合物實例
“骨架躍遷”可有效突破現有專利的技術封鎖,最終目的是獲得全新結構高活性化合物。
基于以上理念,本文保留Lead compound A(該化合物在質量濃度為100 mg/L下對朱砂葉螨活性可達100%)的A部分(藥效基團)不變,將其B部分的苯乙酰基縮短碳鏈至苯甲酰基(使分子結構更加剛性),并結合天然產物沒食子酸(亦稱“五倍子酸”,廣泛存在于山茱萸、大葉桉、掌葉大黃等植物中,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在醫藥、化工、生物、食品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設計合成了Lead compound B(活性較差,推測應是LogP較低所致),再進一步優化,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結構新穎的三氟乙基硫醚(亞砜)類化合物(見圖2),并對所合成的化合物進行生物活性測定。

圖2 目標化合物FA-1~FA-7的設計思路
核磁共振儀(Bruker Avance 600 MHz型)、LCMSD-Trap-VL&Agilent LC-MS 6130;Buchi熔點儀、Buchi R-100型旋轉蒸發儀、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
本實驗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化學純或分析純。

圖3 目標化合物FA-1~FA-7的合成路線
目標化合物FA-1~FA-7的合成路線如圖3所示,中間體Ⅱ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硫基]苯胺的合成方法參考已知文獻[9]。
1.2.1 中間體Ⅰ(取代苯甲酰氯)的合成
100 mL反應瓶中加入取代苯甲酸0.01 mol、氯化亞砜20 mL和N,N-二甲基甲酰胺0.1 g,攪拌回流8h。TLC監測反應,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減壓蒸餾除去多余的氯化亞砜,得到相應的中間體Ⅰ,直接用于下一步反應。
1.2.2 目標化合物的合成
化合物FA-1~FA-6的合成方法:將中間體Ⅱ2-氟-4-甲基-5-[(2,2,2-三氟乙基)硫基]苯胺239.0 g(1mol)、三乙胺111.1 g(1.1 mol)及二氯甲烷40 mL,置于250 mL反應瓶中,冰浴下攪拌30 min,并向其中滴加中間體Ⅰ(1.05 mol)。滴加完畢后,加熱回流4 h。TLC監測反應至結束。反應液降至室溫,加入適量水,用乙酸乙酯萃取(3×60 mL),有機層合并后用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鎂干燥,抽濾除去無水硫酸鎂,有機相減壓濃縮除去溶劑,得粗品目標物,柱層析提純(乙酸乙酯與石油醚體積比1∶6)得目標化合物。
化合物FA-7的合成:冰浴下,將1 g(0.002 8 mol)化合物FA-6置于100 mL單口瓶中,加入40 mL氯仿,再分批加入間氯過氧苯甲酸0.35 g(0.001 7 mol),攪拌反應3 h。TLC監測反應至結束。萃取反應液,有機相用適量硫代硫酸鈉水溶液洗滌,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滌,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并減壓蒸餾除去溶劑后得到目標產物。
化合物FA-1~FA-7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及反應收率見表1。
目標化合物的表征數據見表2。

表1 目標化合物的理化性質

表2 化合物表征數據

(續表)
生物活性測定方法參考文獻[15-16]。
化合物FA-1~FA-7對朱砂葉螨(2齡幼螨)生物活性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目標化合物對朱砂葉螨的殺螨活性
目標化合物FA-1~FA-7收率為65.3%~85.7%。新化合物結構經1H NMR及LC-MS確證,所有表征數據與相應的化合物基本一致。
生物活性測試結果表明:在質量濃度為100 mg/L時,7個目標化合物對朱砂葉螨均有一定的殺螨活性,其中,化合物FA-6、FA-7對朱砂葉螨的活性可達100%;在質量濃度為6.25 mg/L時,化合物FA-1~FA-5基本無殺螨活性,化合物FA-6、FA-7仍具有70%以上的殺螨活性。據推測,可能是取代基2-CH2Cl起到了關鍵作用。化合物FA-6、FA-7可作為先導化合物進行下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