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邱 雪,劉瑞玲,薛文文,楊成雷*
(1.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肝膽外科,安徽 宿州 234000;2.廣西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0)
ERCP和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EST)是目前治療膽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配合氣囊導管,取石網籃等廣泛應用于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治療。Fritz E等認為ERCP對老年膽道結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干預措施[1],其治療效果與低年齡患者相似。老年患者作為一類特殊人群,各器官功能衰退,常常合并有多個基礎疾病,手術耐受能力較差,心理負擔較重,為了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圍手術期給予高質量的專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我科從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計122例老年膽總管結石行ERCP取石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間擬采用ERCP取石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122例,年齡60歲以上。術前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腹部CT或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檢查均明確診斷為膽總管結石,具有明確的ERCP取石治療手術指征。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例組成和基礎合并癥等方面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患者基本情況(例)
⑴術前護理: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內容包括年齡,神志,生命體征,皮膚情況,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慢性病史,手術及藥物過敏史。病區及手術室護理團隊進行充分的術前教育及訪視,耐心講解手術注意事項,告知并指導術后恢復方案,解除患者及家屬顧慮[2]。⑵術中優質護理:術中給予低流量吸氧2-3L/min,并心電監護,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備好急救藥品。配合手術醫師插入造影導管和導絲,插入前檢查導管內空氣是否排完,注意插入時的力度,不可用力過猛,以免造成損傷。在進境和操作過程中,患者若出現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囑患者停止呼吸或暫停操作。整個手術過程嚴格無菌操作,減少和避免院感事件的發生[3]。⑶術后護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以t檢驗比較兩組間差異,用x2檢驗比較兩組樣本率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理:嚴格執行手術患者轉運交接制度,術后平臥6小時,根據患者病情予氧氣吸入,流量2-4L/min,予心電監護使用,監測生命體征[4]。術后24h內嚴密觀察患者意識,面色,四肢溫度,呼吸,血壓等,術后6小時內監測血淀粉酶。⑷并發癥的護理:術后復查血淀粉酶指標值,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匯報醫師,觀察是否存在休克早期征象,術后密切監測體溫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在寒戰高熱時抽血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應用足量敏感性強并能進入膽道的抗生素。
122例患者手術成功113例,其中兩例分兩次取盡結石。所有病例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無死亡病例,手術成功患者均康復出院。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和術后康復數據統計比較(x±s)
近年來,內鏡治療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并快速發展。ERCP具有診斷和治療雙重功能,并且創傷較小,恢復快,作為一種微創性治療方法對膽胰疾病的診療具有重要意義,在治療膽總管結石方面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外科手術。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有其特殊性,器官功能減退,手術耐受能力差,心理負擔重,基礎合并癥較多,本研究組有兩個及以上的慢性疾病合并癥達53.3%,其合并急性膽管炎患者高達31.1%,可見病情之特殊,急需治療干預。與傳統手術治療相比之下,ERCP取石治療膽總管結石優勢顯得更加突出,治療效果也得到了肯定。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內鏡治療下,EST是首選最佳治療方案[5],本組行EST患者達93.4%。老年人不能耐受長時間的內鏡操作,且ERCP+EST技術難度大,因此不僅內鏡操作過程中需要優秀的醫師,而且還需要圍手術期優質的護理團隊。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的患者手術治療成功率高達98.4%,術后除高淀粉酶血癥的并發癥發生率低至4.8%,患者滿意度96.8%及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顯而易見,優質護理在ERCP取石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中易被患者接受并使患者顯著受益。
總的來說,優質的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提高ERCP取石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加快患者術后康復并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