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深圳社會科學》創刊一周年暨“新中國70年與深圳40年”學術研討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會議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主辦、《深圳社會科學》編輯部承辦。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知干,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等領導出席。來自京滬穂深等全國各地學術界和期刊界近100位專家學者參會。
開幕式上,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為《深圳社會科學》雜志學術顧問頒發聘書。開幕式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金海主持,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深圳社會科學》主編吳定海致歡迎辭。吳定海致辭表示,《深圳社會科學》的創辦,彌補了深圳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短板,填補了長期以來沒有公開出版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刊的空白,受到了全國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與廣泛支持,在學術界的認可度與社會影響力逐步提升。創刊以來已出版7期,刊發論文110篇。其中,國家級、省部級基金資助論文以及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高質量論文總占比超80%。目前,深圳正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社會科學》將繼續響應中央文件精神和深圳發展戰略,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總結和發展社會主義理論、彰顯國家軟實力貢獻力量。
研討會上,4位學術顧問代表就《深圳社會科學》和深圳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做主題發言。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李鳳亮認為,文化創新是深圳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創新文化更是持續推動深圳發展的不竭動力。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應進一步發揮文化創新引擎作用,提升城市發展的文化支點,堅定深圳特色文化自信,持續塑造全口徑文化平臺。深圳社會科學院原院長彭立勛教授認為,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探索實踐,就是緊緊圍繞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并創造性地、成功地解決了如何實現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相互統一、如何實現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有機結合以及如何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等三大難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任劍濤認為,《深圳社會科學》的創辦不止是深圳文化自覺的體現,更是這座城市自覺提升城市精神生活品質的標志,展示了這座城市所折射的國家命運和人類命運作出深刻的精神反思。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中宣部、教育部“馬工程”首席專家馮達文認為,深圳在科技發展走在前列,而人文學術的發展如何與之相呼應,從而共同攜手解決人類與世界的問題,這是深圳人文學界需要努力的方向。《深圳社會科學》的成功創辦正是因為對時代變革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希望《深圳社會科學》用更開闊的視野回應世界未來將要發生以及將會產生的變化。
當天下午還舉辦了兩場學術研討會。一場以“深圳建市40年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為主題,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謝志巋研究員主持,安徽工業大學汪五一教授點評。學者們就深圳哲學社會學科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的差異與合作、近期的國際國內形勢及思想理論動態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另一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深圳社會科學》編輯部主任方映靈研究員主持,集美大學肖仕平教授評議。學者們圍繞著精準扶貧與社會主義理論發展、中國文化自信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