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詳細列明了20 多項任務分工,其中包括:
1.“放”出活力。8月底前實現企業注銷“一網”服務;9月底前修訂形成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9月底前將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發證產品種類從24 類壓減至12 類以內;10月底前將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再壓減30 種以上;編制公布中央層面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19年底前建立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政府不再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019年底前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將納稅人辦稅事項、納稅時間再壓減10%,70%以上辦稅事項實現一次辦結,在東部沿海地區率先實現“互聯網+工程審批”。
2.“管”出公平。2019年底前修訂《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暫行辦法》,完善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等制度。
3.“服”出便利。2019年底前,在全國基本實現“一窗受理、并行辦理”,東部沿海地區力爭率先實現辦理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實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業務網上辦理,將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縮至17.5個月、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壓縮到5個月。
8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財政部、國資委、銀保監會等六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違規涉企收費治理工作的通知》,強調:
1.加大違規涉企收費查處力度。各部門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各商業銀行開展自查自糾,加強隨機抽查和典型案例曝光。各商業銀行要對照“七不準、四公開”要求(“七不準”: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四公開”:收費項目公開、服務質價公開、效用功能公開、優惠政策公開)自查自糾。
2.公布要求企業接受第三方服務的事項,公布政府部門行政委托事項,集中公示下屬單位收費事項,公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屬于政府自身職責范圍且適合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并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確需以行政委托方式交由事業單位等承辦的行政管理事項,納入政府部門委托事項清單并在官網公布。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形成上下聯動治理違規涉企收費的工作格局,降低制度成本,進一步增強企業獲得感,激發市場活力。
8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8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多部門負責人表示,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要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要求,推動新型監管機制建設。
意見提出,優化平臺經濟發展環境,夯實新業態成長基礎。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孫偉說:“下一步將加快發布第三批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建立完善政府共享企業數據制度,進一步激發數據活力。”
意見明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服務業”,大力發展“互聯網+生產”,深入推進“互聯網+創業創新”,加強網絡支撐能力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說,將進一步夯實網絡基礎,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發展。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說,商務部將重點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商務企業,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網絡品牌;進一步拓展電商進口渠道,促進國內產業在競爭中轉型升級。
意見明確,對平臺經濟要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負責人韋犁說:“包容審慎不等于不監管,包容審慎和依法監管要結合起來,讓互聯網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