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王建
11日,遼寧煤監局、山東煤監局、山東煤監局魯西分局;12日,山東省人社廳;13日,山東省能源局;20日,山東濟礦魯能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繽紛多彩的6月,火熱的兗礦集團東灘煤礦迎來一撥兒又一撥兒調研參觀者。
除了整齊的礦容礦貌、精細的管理模式、驕人的生產業績,參觀者還對東灘煤礦的“勞模路”嘖嘖稱贊:“去年以來,拿到了全煤行業技能大師、‘首屆煤機大工匠’提名獎、齊魯首席技師、全省煤礦工會巾幗標兵、濟寧市‘五一’勞動獎章、‘兗煤工匠’等榮譽,有成績。”“崗位技能比武32個工種第一名,全是80 后90 后,不簡單……”
“這是我礦設立‘人才培養伯樂獎’帶來的可喜變化。”東灘煤礦黨委書記王若林一語道出其中奧秘。
2018年,首屆“兗煤工匠”評選,東灘煤礦綜采一區職工趙顧超、丁軍獲頒“兗煤工匠”,劉更慶獲提名獎。作為兗州煤業公司獲獎人數最多的井下區隊,綜采一區成為礦區“網紅”。
“此時此刻,我非常開心,也無比激動。我無數次在心中問自己:‘作為一名采煤工區的管理人員,我真的有資格獲得人才培養重獎嗎?’”2019年1月16日,東灘煤礦年度表彰大會上,綜采一區黨支部書記齊高連如是說。這是他的獲獎感言,也是他代表14 名“人才培養伯樂獎”獲得者宣讀倡議書時的由衷之言。
東灘煤礦建礦30年來首次頒發“人才培養伯樂獎”,大部分職工對此拍手稱贊,也有人表示不理解:“參加‘兗煤工匠’評選,條件那么苛刻。而基層管理者動動嘴皮子就獲得‘伯樂獎’,他們有坐享其成之嫌。”
面對質疑,王若林底氣十足:“‘人才培養伯樂獎’的評定有嚴格程序,堅決杜絕濫發和違規發放情況。”
在王若林看來,設立“人才培養伯樂獎”也是無奈之舉:礦井個別專業人才斷檔,技術人員創新能力不足,大學生人才流失;近年來,東灘煤礦響應公司“走出去”戰略部署,人才持續輸出,接續緊張;“傳幫帶”漸行漸遠,真心、專心、誠心已大不如從前。
為給人才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和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去年下半年,該礦作出規定:凡積極培養、選樹、推薦,所在區隊、車間、部門有職工進入上級重要獎項評選或參加重要賽事奪冠的,授予相關管理人員“人才培養伯樂獎”,并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每年年終兌現。
90 后職工李昀軒說:“去年我在礦技能比武中獲得維修鉗工冠軍,今年‘五四’被評為‘十大杰出青年技工’,‘伯樂’萬鵬書記該記首功。”有段時間,李昀軒墜入人生最灰暗的低谷期,萬鵬幾次找他談心。解開思想疙瘩的李昀軒發誓要干出個樣子來。在他的努力下,2700米膠帶、大小126 臺電氣設備,別人管起來都怵頭,他卻創下10個月設備‘零故障’的行業紀錄。
趙顧超、丁軍技能大師工作室去年11月創建。工作室以當“伯樂”培養“工匠”為目的,先后完成技術革新項目11個,“量產”出全國技術能手1 名、高工1 名、工程師2 名、助理工程師2 名、技師3 名、經濟師2 名,為礦井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保證。
東灘煤礦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工會將積極推進“個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力爭1~2年之內推出一批國家級、行業級、省市級優秀人才和先模人物,打造兗礦集團“煤炭板塊人才培養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