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學慶
數字出版的內容包含兩項,其中一個是傳統出版數字化升級,另一個是數字出版新業態。數字化升級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出版物改造成電子書、數字報紙和期刊等;數字出版新業態是信息技術出版的擴展,包括在線游戲和在線動畫等。根據2017-2018中國數字出版業年報,截至2017年底,中國數字出版業累計用戶數達到18.25億(家庭)。2017年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7071.93億元,比2016年增長23.6%。其中,互聯網期刊、電子書以及數字報紙共計82.7億元(2016年是78.5億元),大約占數字出版總收入的1.17%,與2016年1.37%的和2015年的1.69%相比,呈現出繼續下降的趨勢。由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數字出版勢頭發展依舊很強勁;2.雖然傳統化數字出版物的銷售總量增加了,但是傳統化數字出版物在數字出版整個領域所占比例卻在逐步下滑。
數字閱讀行為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已悄然進入到每個普通家庭。根據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6月,使用手機的互聯網用戶比例從2017年的97.5%增加到98.3%。數字閱讀白皮書2017年的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已有接近4億用戶的數字閱讀規模,數字出版的市場占有量增長了26.7,已達到152億元。根據第15次全國閱讀調查,2017年中國成年人的綜合閱讀率為80.3%,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2017年中國人均閱讀圖書數量和2016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其中,電子書達到10.1本,紙質書達到7.5本。因為電子書的便捷性,超六成讀者表示未來將選擇電子閱讀。
目前,許多出版組織已嘗試將產品或項目與其自身資源相結合,但是大多形式單一,在內容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人民出版社按照黨的思想和理論資源書出版,推出了“黨小包”APP,設置了黨員線閱讀理論書籍、撰寫學習經驗、進行學習討論等功能;商務印書館推出了“新華字典”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具有專業廣播機構的功能,可以閱讀、跟進、查詢字體構成等。更為常見的是,許多出版商推出了帶有二維碼的紙質書籍,為讀者提供資源和服務,如在線教育、音頻和視頻互動以及讀者群等。
許多出版單位已經建立了融合的開發部門,但他們與傳統出版部門的大部分業務都是獨立運營的,導致了在線和離線業務連接都沒有到位。互聯網幾乎不涉及傳統內容制作過程的主題選擇規劃、編輯、打印、營銷等方面。與此同時,傳統出版編輯思想落后,新技術的掌握滯后,或者與制度機制糾纏在一起,在內容資源的利用和內容價值的擴展方面難以發揮整體優勢。
在傳統出版業領域當中,編輯們往往認為,他們的工作就是基本的信息加工和知識傳播,在圖書等資源進入到市場流通之后,他們的工作任務就算是完成了,不需要對后續的產品定位和增值服務進行對接。且編輯與讀者的交流僅限于銷售反饋,與市場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在數字時代,編輯要轉變思路,適應和學習相關的數字出版知識和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過程,這也是出版業轉型與升級面臨的一大問題。
優質內容是促進傳統出版業整合與發展的前提。在融合的背景下,信息資源呈現出了海量性和即時性的特征,而編輯作為信息資源的加工者所能夠選擇的文化類型和資源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因此也就可以策劃并整理出更加優質的文化作品。而除了新聞欄目、電視節目、網絡平臺等信息來源渠道,自媒體的發展和應用更使每一個人都成了信息的加工者,具備生產知識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而與此同時,一些低俗的文化也在其中不斷滋生,沖擊著主流文化的發展形式和基礎。因此,編輯在其中必須要充當好把關人和選擇者的角色,認真研究動態出版環境下,讀者和編輯之間的關系,為用戶和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閱讀服務,從而保障人類文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知識產品要想脫穎而出,“內容”是關鍵,出版物的策劃和執行者只有發現并創造有價值的內容產品并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出版產業才能積極發展。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經典理論在媒體行業也是適用的。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就像在逆水中行船,不積極進步就要被時代淘汰,如今各種先進技術的產品不斷出現,二維碼、微信、支付寶、共享經濟等已經滲透入我們的生活。反觀我們的出版業,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融合,讓其共同發展,答案是肯定的。科學和技術融合計劃的發展是保護出版業整體健康的基礎,如今的新媒體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緊密相連,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技術融合得更好、更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因此,我們要根據技術融合更靈活地調整出版計劃,以準確定位受眾的需求,確保所發布的產品能夠以全新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并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肯定。
面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統出版業想要獲得新生,編輯必須要跳出傳統的業務壁壘,不斷促進新興資源的有效分類和整合,將傳統紙質出版向全媒體出版過渡。具體來講,當今時代大多數讀者都處于一個淺閱讀的環境中,更愿意去閱讀一些碎片化的文本內容,以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或消遣。基于此,編輯更應該提升出版的針對性,提倡個性化甚至是私人訂制出版物的流行,適當對信息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將有價值的內容提取出來吸引受眾眼球的同時,也能開發紙質出版的電子閱讀形式。要做到這些,出版業的編輯需要與市場進行對接,編輯甚至要參與到圖書上市到銷售的整個流程,及時觀察讀者的體驗和觀感,并仔細回答讀者的問題。同時,編輯作為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梁,有時還需要對雙方的信息進行對接,有效提升讀者的滿意度。例如,如今在購買圖書的時候,封底都會加入二維碼,讀者通過掃一掃功能可以針對編輯的問題進行在線回答,便于編輯更合理地了解并滿足讀者的需要,從而提升圖書等產品的增值服務。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傳統媒體應當與新興媒體相輔相成,相互借鑒,相互融合,這種融合不僅是觀念上的,還要進一步落實到技術層面,從機制和技術層面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傳統出版業的轉型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得益彰,努力使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