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志臻
著名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曾說:“色彩讓電影具有生命。”可見在電影的視覺語言中,色彩扮演著重要角色。首先,電影色彩具有表意功能。色彩與人的各種感覺聯結形成冷暖、輕重色等,電影通過對這種聯結的運用使電影色彩直接與觀眾的情感產生關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的觀感和理解。另外,電影色彩具有藝術特性,通過服裝、環境等色彩的象征,讓物化的環境具有了情緒特質,更讓人物的性格更加清晰。最后,電影色彩還具有審美功能,電影色彩作為電影表達的一個重要造型因素,通過色彩的搭配使電影呈現出風格化的效果,給人以情緒化的視覺沖擊。因此電影色彩在電影中起著其他電影要素無法替代的效果。
《黑天鵝》是2010年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驚悚心理類電影。該片曾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多項提名。主人公妮娜是一名努力、認真、追求完美的芭蕾舞演員,是新舞劇《天鵝湖》中“白天鵝”的最佳人選,但是舞劇需要主角能同時勝任黑天鵝的角色,妮娜極度渴望這個角色,但現實是從母親到藝術總監再到新出現的隊員不斷給她施加壓力,妮娜在壓力下人格慢慢分裂,體內的“黑天鵝靈魂”開始覺醒、示現,最后掌控了妮娜的身體,妮娜在最后的舞劇呈現中實現了她的完美,但與此同時她也走向了毀滅。《黑天鵝》在整個劇情發展中將色彩的這三種功能結合起來,使得色彩深深融入電影,對于電影色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筆者將重點分析《黑天鵝》的色彩運用。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善于通過色彩的變化來交待電影情節的走向以及電影節奏的變化,通過顏色的運用為觀眾理解故事情節提供了線索,使得電影結構明晰。通過拉片分析發現,主人公妮娜服裝白、灰、黑三色的過渡將故事情節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階段的妮娜服裝以白色為主,輔以粉色。粉色的外套、粉白相間的舞鞋、純白的圍巾,淡色主題的著裝代表妮娜單純、穩定的階段,她憑借自己的努力對“天鵝舞后”十拿九穩。
第二階段妮娜的服裝以灰色為主,混搭一三階段顏色,呈現出明顯的過渡階段特點。此階段前期,妮娜的外套等外顯服飾仍以淺色為主,但是灰色成為打底,預示妮娜開始進入不穩定狀態。隨著外界的不斷刺激,妮娜的衣服變為全灰色,妮娜陷入完全的迷失狀態,第二階段達到高潮。第二階段尾聲,妮娜靈魂中的黑色部分開始示現,灰色慢慢成為打底,黑色出現,則成為第三個階段的鋪墊。
第三階段妮娜的服裝以黑色為主,此階段妮娜完全“黑化”,電影進入高潮,妮娜進入另外一種逆向的短暫的穩定,實現了她的完美同時走向毀滅。影片通過三個主要顏色的過渡表現出主人公穩定—不穩定—穩定的狀態,將影片清晰地劃分為三個部分。
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是色彩象征的最基本功能,色彩的運用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與狀態,突出其性格特征,實現形象塑造的生動性、立體化與豐富性。《黑天鵝》中的色彩象征主要包括服裝色彩與環境色彩兩部分。
比如,在表現妮娜的性格與狀態時,導演用了大量色彩對比,如在與母親對話的鏡頭中,當鏡頭切到妮娜時,映入眼簾的是妮娜粉紅色的上衣、暖黃色的皮膚、白色的窗簾,呈現出了妮娜的單純、童真,而當鏡頭切向母親時,純黑色外套、冷綠色的背景墻以及偏白的膚色使得母親強勢而傳統,顏色的對比下讓我們看到了妮娜在一種“被控制”狀態下的依賴與拘謹的性格。另外,莉莉首次進入妮娜的生活時,純黑色的衣著、灰黑條紋的圍巾、濃黑的煙熏妝,使得莉莉的氣場外漏,充滿了侵略性,而此時處于對視狀態下的妮娜,純白色的服裝,以及黑暗背景中服裝及膚色明度的提高,表現出妮娜內斂、充滿防御的性格特點,且在兩人同框的畫面中,莉莉為代表的重色色彩范圍與妮娜為代表的輕色色彩范圍形成抗衡狀態,但由于黑色處于畫面正中央,使得妮娜處于弱勢狀態。
《黑天鵝》對色彩的運用可謂淋漓盡致,所有的道具、服裝、燈光等在不同的色調配合下呈現出獨特的色彩美學,而影片對每個情節色彩的把控也給了觀眾以強烈的情境認同。徐恩玉認為色彩的審美性具有風格化、陌生化、情緒化三個特征,接下來筆者將針對此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色彩基調是電影風格化的主要元素。色彩基調的形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特定的畫面里,主導色彩占據一定面積;二是在一個段落或一部影片的整體效果中,突出某一色彩。第一階段中,白色的舞衣、白色的外套、白色的床單、白色的圍巾,給人一種圣潔的感覺,使得妮娜像湖中央的白天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第二階段中,灰色的舞衣、灰色的練習廳、灰色的圍巾等又給人一種不確定感,讓人感到壓抑,想逃離這種狀態。第三階段中,黑色的舞衣、黑色的羽翼、黑色的眼妝等暴露出黑暗又刺激的信息,給觀眾帶來一種恐怖的氣氛的同時,又有一種吸力在誘惑著觀眾睜開雙眼。這三種主導色彩在電影的三個段落中形成不同的色彩調式,使得電影的風格明晰。
“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的代表人物維·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個概念,指改變傳統電影中畫面色彩轉換的流暢和諧,故意給觀眾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從而使畫面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如在妮娜工作回家過后,母親幫妮娜換衣服的畫面中,暖黃色成為畫面的主要基調,畫面顯示出了母親對女兒的愛;而幾秒過后,畫面變為冷色調,冷白色的墻壁、白色的內衣、暗黃色的肌膚,使得妮娜像處于被虐待的狀態。這兩個畫面高反差的對比,呈現出妮娜所處境遇的急速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對女兒畸形的愛。
人物的性格主要是是通過語言、表情、形體動作和行為等來體現的。而在以視覺欣賞為主的電影中,色彩造型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影片中只有妮娜在情節推動的過程中發生衣服色彩的變化,而母親、莉莉、托馬斯等人物的衣服一直未發生變化,通過顏色的造型使得主角和配角得以清晰地區分開。而對面部裝飾的色彩濃重性的區分也起到區分人物性格的作用,如以母親為代表的淡黑色眼妝,一方面顯示出母親的年齡,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母親對情感的麻木;而以莉莉、貝絲為代表的人物,濃重的眼妝是她們掠奪性性格的表達;以妮娜為代表的中度眼妝,則顯現出妮娜在二者之間徘徊,既有追求自己內心的沖動和渴望,又有來自家庭的壓抑。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元素,在電影創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與色彩思維的進步,電影人對色彩功能的開發也日益深入,從原始的視覺功能,到參與敘事、渲染環境的表意功能,再到傳達電影情緒、形成獨特美學風格的情感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應當給予色彩更多的重視,同時,在此次拉片中筆者還發現,色彩、音樂和鏡頭之間的關系很緊密,有時單獨拿出色彩的鏡頭對影片進行解讀會有失偏頗,色彩和音樂、鏡頭之間通過何種方式聯系在一起,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