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網絡暴力”真正觸及社會輿論的興奮點,始于2006年“虐貓女”“銅須門”等典型網絡事件的發生。有學者對“網絡暴力”做出了如下界定:一定規模的有組織或者臨時組合的網民,在“道德、正義”等“正當性”的支撐下,利用網絡平臺向特定對象發起的群體性的、非理性的、大規模的、持續性的輿論攻擊,以造成對被攻擊對象人身、名譽、財產等權益損害的行為。
大眾傳媒作為社會的公器,應該秉承著客觀公正的態度,要給大眾呈現真實的新聞事實??墒乾F在的媒體報道有一些帶上了個人意見和情緒,就造成了新聞報道的失衡,給大眾帶來錯誤的引導。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的醫患關系,很多醫患糾紛、醫療暴力事件,造成了我國的醫患關系十分緊張,媒體就站在弱者的角度盲目地認定只要一出事就是因為醫院、醫生的問題,在報道中就會扭曲事實,黑化醫生,加劇醫患之間的矛盾。看似是媒體站在弱者的角度,卻造成了新聞報道的失衡,讓這種偏見根植于大眾之間,導致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
在這個“狗仔”盛行的年代,明星出門都是帶著口罩,甚至要喬裝打扮,時刻注意有沒有被偷拍。然后人們對越是想要隱藏的事情反而越感興趣,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壓力大就更需要一些這樣的八卦來滿足自己,而大眾傳媒為了迎合受眾的這種需求,就會窺探明星的隱私并將之公布于世。
網民對網上未證實的事件發布具有攻擊性、煽動性的言論,這種形式多發自于烏合之眾,而且是“人多力量大”。2018年8月25日,四川德陽一名醫生安女士在卷入輿論旋渦后自殺。安女士是四川德陽市中西結合醫院的兒科醫生,8月20日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一名13歲男孩可能冒犯了安女士,安女士讓其道歉遭到拒絕,男孩并做出一系列侮辱性動作,安女士丈夫情緒激動,沖過去將男孩朝水里按。隨后安女士遭到了男孩家長打罵,其丈夫也跟男孩道了歉。事發后兩三天內,泳池內起沖突的視頻被流傳在網上,安醫生夫妻兩個被貼上“醫生”的標簽,一些自媒體以各種博眼球的標題轉發視頻。8月25日,安女士不堪輿論壓力,服藥自殺身亡。
目前的網絡編輯從業人員超過300萬,我國媒體從業人員數量已躍居世界首位。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大眾傳媒以點擊量和收視率至上為標準,不再忠于事實真相,而是為了用源源不斷的新聞報道來吸引眼球,刷新點擊量,引起社會轟動。媒體從業者在很多新聞中都起到一定的領頭羊作用,但是為了博眼球,這些所謂的“領頭羊”就開始編造假新聞或者扭曲事實,并出現了很多“標題黨”。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道德”的國家,很多優良的道德傳統都已喪失,當今社會人人只為自我,道德喪失嚴重,社會不文明的現象屢見不鮮。網絡暴力是民眾“道德審判”和“道德民兵”在網絡上的折射。雖然現今社會不道德不文明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但是中國的傳統道德思想還深深地遺留在人們的思想中,這種扎根心靈深處的思想是很容易被重新喚醒的。人們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做是道德的,他們知道,但是他們不愿意為了道德去損害自己的利益。于是,就出現了很多網絡上的“道德審判”。很多網友只覺得自己充滿了正義感和責任感,成為一個擁有一腔熱血的“道德民兵”,去參與各種“道德審判”,卻渾然不知自己給“被審判當事人”造成的巨大傷害。目前我國處于發展不平衡的階段,貧富分化也是越來越明顯,很多人出現了“仇富”心理,只要對方是富人,就下意識地對他進行“道德審判”。
現如今,社會的每個角落都遍布著網絡,網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網絡原本應該成為人們更好更快地了解這個世界的工具,但是卻演變成為人們過分窺探別人隱私的手段。擁有超高網絡技術的人員對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再將其信息公布給人們,人們打著正義的旗號去攻擊當事人的家人、朋友等,將一些和本案件無關的私人事情牽扯進來,不斷推動著網絡暴力的產生和發展。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本身就存在著發展和風險的雙重性。
網絡出現商業化運作模式,催生了一大批“網絡推手”,他們為非理性的輿論推波助瀾,導致網絡暴力的出現及加劇。最近幾年“水軍”這個詞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網絡推手”就是他們的頭領。網絡推手根據網民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制造網絡熱點,通過制造噱頭來吸引眼球,從“網絡暴力”中獲取“網絡暴利”。
我國目前缺乏完善的網絡懲罰機制,對于“網絡暴力”這種不合法的事件無法給予及時有效的懲戒處置,導致“網絡暴力”現象愈演愈烈。在新聞界,各國都在提倡言論自由,但是對于新聞自由的過度放縱導致新聞失去了邊界。人們一直覺得網絡暴力只涉及到道德問題,殊不知其實已經觸犯到法律。但由于目前并沒有具體明確的有關法律,所以網絡暴力一直都處于一個模糊的狀態。這就讓很多新聞從業人員趁機鉆空子,喪失道德底線,不在乎新聞真實性,只為博眼球進行肆意報道,網民也不求甚解,無所顧忌地進行“網絡暴力”。
“我國網民中10-29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為66.7%,而且網民中初、高中學歷者所占比重達到了67.4%?!贝蟊壤木W民年紀偏小,思想也很不成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所以對一些網絡言論可能會采取盲從的態度,從而產生了傳播學上的“沉默的螺旋”的情況,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將事件影響范圍不斷擴大,意見領袖的言論越來越強大,從眾的人員也越來越多,進而推動了網絡暴力事件的爆發。
遭受網絡暴力的人情緒難以控制,容易極端化。網民之間的謾罵可以隨時演變成網絡暴力。當網絡暴力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很難對事件作出合理的判斷,僅僅專注于和某些人進行爭吵從而進行情緒的宣泄,進而失去理智,甚至出現輕生自殺等行為。例如2016年3月24日,有網友發帖爆料稱,河南工業大學一個大一女生劈腿,與認識僅20天的大四某社團主席開房。網站曝光后,該女生及大四男生遭人肉謾罵,這個女生后來得了輕度抑郁癥,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
網民對于自己看到的網絡暴力選擇冷對待,甚至是一種看客的狀態。2018年6月,南京網友發帖稱一男子當街摔死泰迪狗,“場面血腥”。該男子隨后被全國各地愛狗人士24小時打電話、發短信威脅、侮辱,還有人公布其孩子隱私,發出死亡威脅。據記者調查,此事因泰迪狗先咬傷男子的孩子,狗主人答應賠償后又反口,男子一怒之下摔死小狗。事件雖已平息,但該男子一家深恐網絡暴力,不得不舉家搬離。
在網絡上發表言論不需要自己真實的姓名,一個假的昵稱甚至一段數字就可以讓人完美地隱藏起自己,人們就不再注意自己的言論,肆意在網上發表言論,全然不顧自己的話對當事人造成怎樣的傷害,只顧自己去享受那種偏激言論帶給自己的滿足感。自己發表的話可能很快就忘記,也就不會記得這些話曾經給別人帶來過傷害,道德感慢慢消失,當從網絡世界回到現實世界的時候這種道德感的缺失也被帶出來了。2016年7月28,王中磊的愛女王文也遭遇了極為惡劣的網絡暴力。一個男子注冊了多個微博賬號,在王文也的個人微博評論里瘋狂刷屏,頻繁地更換賬號,而且每個網名都是直指王文也的猥褻詞語。
在一次接受中國學者的訪談時,貝克曾明確指出:“當代中國社會因巨大的變遷正步入風險社會,甚至將可能進入高風險社會?!本W絡暴力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現實生活中的矛盾,社會要對貧窮的人給予更多的社會保障和資助,也可以讓富人帶動窮人一起富裕,從而減少他們的仇富心理,社會階層之間和平相處,網絡暴力也就失去了現實基礎,網絡暴力的影響也會慢慢削減。
網絡世界太過于魚龍混雜,很多人也存在僥幸心理,利用網絡法律的不完善在其中渾水摸魚,打“擦邊球”。立法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根據現階段網絡傳播的特點,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用明確的法律條文來約束網絡暴力行為。也可以征求網民對網絡法律的意見,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
當輿論出現偏差的時候,有關專家或者部門應該及時站出來給予正確的引導,避免大眾輿論越走越偏。建立高度協調反應組織,在查清真相之后官方媒體應在第一時間公布真實的新聞信息,糾正錯誤的輿論導向,避免錯誤輿論引發“網絡暴力”。
媒體之間要加強良性競爭,相互合作競爭,定期舉辦活動使行業之間加強溝通交流。媒體工作者作為“網絡把關人”應該加強自律意識,負責任地進行新聞的發布,不再為奪人眼球而報道一些假新聞或者歪曲事實真相的信息,錯誤地引導輿論會導致網絡暴力的加劇。媒體從業者要有人文關懷,不以傷害他人為代價獲取新聞。而且還要豐富自己的視野,尋找更多精彩有趣的新聞視角,充實自己,注意培養“意見領袖”,引導網民理性發言。
努力構建以家庭、學校為主體的教育監督系統。作為中國網民主體的青少年,正處于社會化的關鍵時期,而學校和家庭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和學校應該加強彼此間的溝通,共同建立起改善青少年社會化環境的教育監督系統,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教會他們分辨信息的真假,學會冷靜思考。網民之間要相互協助,在辨別媒體暴力行為之后,要及時發聲制止。但是一定要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和不觸犯法律的前提條件下發表言論,樹立社會責任感。
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暴力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發生的獨特的社會現象,既有網絡時代的技術特征,又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和歷史文化背景,體現了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的深度交融。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矛盾,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盡管人們已經意識到網絡暴力帶來的危害,但是網絡暴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只有全民共同努力,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才能逐漸凈化網絡戾氣,減少網絡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