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婷鶴
新媒體時代下自媒體的發展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首先從積極方面,自媒體的發展也許能夠成為媒介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為言論自由提供了全新的實現方式,成為公眾發聲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形成輿論的有效平臺,積極地推動我國的民主自由與法制建設,并且有效彌補了間接民主的不足。但也有消極方面,自媒體自身的開放性、匿名性與虛擬性等特點大大增加了自媒體監管的難度,自媒體門檻過低層次不一,言論侵權、網絡環境污染等問題接踵而至,導致自媒體亂象頻發,對構建文明健康有序的自媒體空間是極大的挑戰。
自媒體是新媒體的最新發展階段,包括微博、微信、短視頻直播、即時通訊、社交網站等多種形式,而以這些平臺為代表的自媒體正逐漸成為網絡傳播最活躍的主體。自媒體也被稱為“公民媒體”,是利用科技的手段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個人或機構通過網絡平臺的形式,即時傳播自己或他人對事物的看法,并以特定或不特定的個人或多人之間傳遞規范性與非規范性信息的主體的總稱。
首先,從自媒體大眾化的特點來看,自媒體的形式更加適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現如今每個人都可以創建屬于自己的媒體,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申請賬號發布觀點,例如微博、微信或者頭條號,這便是來自我們身邊的自媒體平民化、大眾化最直接的表現。用戶在自媒體賬號發布信息,建立社交圈,可以轉發和評論,大大提高了選擇性和參與度。
其次,從自媒體傾向于低門檻易操作的方面來看,對傳統媒體來說,其成立需要經過國家部門的嚴格審查,行業準入門檻高,運營過程中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維護,專業的媒體從業人員還需要考取全國編輯記者、主持人資格證。而自媒體信息發布字數不受限制,內容發布門檻也有所降低。用戶注冊自媒體賬號簡單易操作,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上傳視頻、文字、圖片等內容,通過相關平臺發布出來。
再次,從自媒體傾向于交互強傳播快的特點來看,自媒體信息的發布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靈活自由,可以隨時隨地經營自己的“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嚴格監管有所不同,自媒體信息的發布可以繞過種種復雜的過程,信息通過網絡得以迅速地傳播并被人們熟知。自媒體的實時性、高效性是傳統紙質媒體所達不到的,不僅拉近了作者與受眾的距離,也提升了用戶的興趣和參與度。如此高效的互動性是任何傳統媒介都不能相比的。
自媒體在很多事件上的傳播都會成為現象級,可見其影響之大范圍之廣。但是對于大多數自媒體來說獲取信息的渠道畢竟有限,更多的時候并不能帶來精準的資訊,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也會造成受眾的錯誤閱讀。若是與利益掛鉤,有些自媒體甚至會惡意散布謠言,發布有悖于新聞真實的消息和言論,影響社會秩序和網絡生態環境。
據統計,當今我國移動互聯網上已超過8億網民,微信公眾號數量已經超過3900萬。如今不少產業化大號粉絲都是數以萬計,很多熱點文章閱讀量都超過10萬+,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許多亂象也浮出水面。歸納起來,自媒體亂象大致有以下六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內容上不乏低俗色情。為了制造刺激、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有的自媒體甚至發布一些低俗的內容。例如火辣舞蹈,搔首弄姿的視頻美女,還有男子裸露視頻,更加惡劣的甚至是涉及到青少年的低俗圖片。二是標題黨狀況普遍。一些文章靠標題奪人眼球司空見慣,為了讓用戶點擊轉發,經常用一些驚悚的題目,經常有“嚇尿了”“驚人內幕”等字眼。三是謠言惑眾。在很多公共事件的問題上,會有一些人處心積慮地去制造謠言,故意混淆視聽,故意傳播不實信息達到利益訴求。四是黑公關風行。自媒體,包括網絡大V,利用自己在網絡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償發布某些企業的公關稿件,有的自媒體甚至被雇傭,有償發布某些攻擊抹黑某公司品牌的信息。這些統稱為黑公關。輿論本身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如果這樣的權力被一些大公司掌握了,甚至被公關公司水軍掌握了,對整個社會就不是一件好事。五是花錢買閱讀量。想要閱讀量看起來漂亮可以花錢購買,只要肯花錢10萬+爆款文章輕松搞定,同樣要刪除文章也要真金白銀。六是抄襲和偽造盛行。有的自媒體作者一心追求原創,于是洗稿則成了偽原創的主要方式。如果將原文和偽原創的文章對比就可以看出來,替換成意思相近的詞語,這樣抄襲的行為更加隱蔽。這樣做侵犯的是著作權、完整權。侵權難維護,因為侵權是發生在個人之間的,個人要去維權的話通常都會面臨著維權成本高、維權取證難等問題,也致使很多侵權人利用自媒體平臺肆意侵權的現象時有發生。
政府對傳統的新聞媒體已經有了固定的管理結構,只需要管控好媒體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即可,所以有其特定的現實可行性。而在自媒體時代,進行全面監管似乎己經是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需要從自媒體運營者本身、自媒體平臺和國家以及社會監管三個方面進行審視。
首先,從個人層面來講,作為自媒體運營者和發布者要加強思想道德和專業素養的學習,提升自律意識,加強自我約束。對于普通受眾而言,也要在理性文明上網的同時注意發揮群體性的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對自媒體的監督。保證自媒體的專業性從而保證傳播內容的真實可靠應該是監管的主要方面。第一,某些形成規模的自媒體會有一定的團隊進行維護,那便也需要對其增設門檻,對其工作人員當中專業的新聞從業者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第二,針對自媒體從業者,也應參與媒體相關資格證考試,持證上崗。這樣有效提升自媒體從業人員的新聞素養與自身素質,鼓勵其學習媒體從業人員的相關規范,培養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從平臺層面來講,第一,自媒體平臺應該實行自我監管,不應僅僅是純粹的技術支撐,平臺應該重視自身的社會責任,將技術優勢用于突顯自媒體的優勢,而非只是利益至上而忽視了社會效益。平臺的各個板塊應有專人加大力度進行內部審核,把自我監管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作為一種媒介的平臺一定要為國家與社會負責任。第二,積極配合國家監管,積極鼓勵用戶互相監督,將網絡實名制落實徹底,結合社會力量與主流媒體相呼應,營造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祥和的網絡空間。第三,在平臺內部建立維權渠道,讓維權更加透明更易操作。
最后,從國家層面來講,第一,加大網絡管制力度,加快立法步伐,不斷更新和完善適用于自媒體時代的法律法規。第二,更新意識,形成科學合理的監管機制,為自媒體的前進引導航向。規范自媒體是必須的,而如何規范自媒體才是關鍵。國家的立法機構、司法機關、互聯網管理部門完善法規、加強監管,會成為最為有效也最為根本的“謠言粉碎機”。盡管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的約束對民眾的影響參差不齊,但是一旦上升到法律層面,那么對于所有的公民來說,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墻。
雖然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降低了信息發布的門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不講規則,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任何人想編就編、想抄就抄、想噴就噴的,自媒體也需尊重事實,理性傳播,嚴格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