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紅玉
(江西省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331100)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運用文化知識,教師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使學生更好的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價值觀和實踐能力,新的教學理念里,打破了傳統被動學習的模式,在課后作業中提升學習和探索事物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延伸,逐漸形成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體系,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化學課本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脫離了生活實踐,忽視了科學培養學生情感觀,導致學習成果不理想,局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整的化學課堂教學中,作業可以起到對課堂知識鞏固和延伸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化學作業設計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傳統的作業模式都是以卷子、習題的形式,題目量大而且復雜,不僅極大的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壓迫性,經過大量研究顯示,解決目前高中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是必行趨勢.
養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時期就是高中階段,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高中已經開始有了自我獨立的思想,在學習和生活上已經有了自我概念的意識.對教師和家長的依賴性減小,對學習也能進行理性的看待.同時,高中階段也是逆反心理的高發期,對新鮮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任務驅動下的高中化學檔案袋設計作業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后享有一定的主動權,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們完成作業的情況,合理分配學習資源,并在課堂設計當中,呈現科學的梯度,保證學生的吸收、接受能力.
人對事物屬性和聯系的能動反應是知識的本質,知識是一種客觀發展的載體,想要提升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必須以心理對知識的重構為依據.因為不同的知識類型對心理重構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在化學作業設計中要考慮不同知識點的融合.
例如,物質的分類是整個高中化學體系中的基礎知識,學生在掌握純凈物和混合物分類的時候,再對所包含的元素進行推導,可以通過掌握不同元素的規律來掌握物質如何分類.混合物包括:固態、液態和氣態,純凈物包括單質和化合物,其中單質包括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化合物包括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包括酸、堿、鹽和氧化物等.可以采用樹狀圖的方式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吸收.
對學生實施任務驅動下的高中化學檔案袋作業設計,課后引導學生認真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個人任務完后,完成合作性學習的小組任務.
例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學習中.第一個任務要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用途和保存進行歸納總結.第二個任務是基礎練習題的形式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吸收程度.第三個任務是以實驗習題的方式去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把錯誤的習題添加至易錯整理欄.
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任務,歸納總結金屬與非金屬、水和酸的反應規律,并經過小組學習研究,完成對表格內容的填寫.經過集體觀察實驗并進行思考和研究,最后小組填寫反思和收獲欄.
在傳統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兩級現象分化嚴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何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一直是現階段教學問題的難點.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任務驅動下的高中化學檔案袋作業設計可以有效提升不同水平的學生成績,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同時,也提升了集體的學習意識.其中自主學習任務可以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鞏固學習基礎,合作學習任務可以提升學習的團體意識,共同促進學習,有利于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最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成績穩步上升.
提升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不等同于解決化學習題的能力,學生在處理化學問題時,解題方法的合理運用,也是學生對自我學習的能力的檢測和提升,也是學生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儲備運用,傳統的課后作業,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不夠全面的.所以利用檔案袋作業設計作為課后作業,可以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幫助學生建立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課后作業應該及時的進行創新和發展,保留傳統作業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的優勢,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原則,大面積推廣任務驅動下的高中檔案袋作業設計進行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