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抒
“人類世”這個術語誕生以來,20年快過去了。先是在學術界受到關注,然后逐漸擴散到整個社會。“人類世”一詞是從Anthropocene翻譯而來的,其實如何翻譯更合原意,目前意見不一。有一派意見認為,為了與Anthropocene之前的兩個地質年代名稱更新世(Pleistocene)、全新世(Holocene)相對應,應采用“人新世”的譯法。我本人主編的學術期刊Anthropcene Coasts的中文譯名《人新世海岸》就來源于此。當然,更重要的是厘清術語所表達的內涵。
首先,人類世作為地球歷史年代劃分的單元,其時間尺度需要界定清晰。人們最初質疑其時段過短。地質年代表按照宙、代、紀、世的系統來編排地球歷史,所以1.2萬年前開始的全新世在表格里的位置是“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試想,6億年以來的顯生宙劃分了11個紀,每個紀平均有幾千萬年,為什么只有200多萬年的第四紀能夠躋身其中?同樣,第四紀分為兩個世,更新世有200多萬年,為何全新世只有1.2萬年?
答案是地質學家特別看重人類自身。我們的家園地球已有了約46億年的歷史,但古人類的出現只是在幾百萬年之前,而人類社會的歷史更短,只有區區幾千年。如果把地球歷史當作一天,那么人類就出現在最后一分鐘,文明社會出現在最后一秒。人類為便于研究自己,傾向于把相關地質年代的時段劃分得更頻密一些,以便刻畫得更詳細。
因此,既然更新世是人類登上地球歷史舞臺的標志,全新世是人類顯著影響地球環境的時期,那么人類世可視為人類在地球環境演化中占主導地位的時期,這個新“世”的建立也就有了理由。據本期刊發的《人類世或將正式確立》一文報道,國際地層委員會的不少成員對此表示支持,這或多或少反映了地質學家的“人類”情結。
其次,人類世概念能否成立,還要看當今人類是否確實控制了地表環境的演化進程。《人類世:我們是否進入了地球歷史的新紀元》這篇文章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人類爆炸核武器,自然資源大開發造成生物滅絕,人造化學物質(化妝品、殺蟲劑、塑料)散布世界各處,海底沉睡著數以萬計的艦船遺骸。人類活動正在以加速的方式持續進行。我們身邊的變化就很驚人:海岸帶開發幾十年,天然岸線大部分消失了;石料和石灰巖的開采削平了一座座山峰;城市的快速擴張正在吞沒大片原野;排放的二氧化碳甚至改變了氣候。從高山到深海,地表景觀和堆積物無不展示著人類帶來的巨變。既然如此,就有了深入研究人類世的必要,甚至還有可能出現“人類過程動力學”(Anthropodynamics)等全新的研究領域。《地球系統與演變》一書提出,人類世研究以地球系統演變的現代過程為核心,有助于打通各種重要過程的時空尺度界限。
最后,人類世的概念及其追問或將帶來地球將被引向何處的問題。按照目前的變化趨勢,一年年累積下去,地球表面一定會出現過去從未有過的面貌;換言之,如果沒有人類的存在,未來的地層記錄就會是另外一副模樣。然而,未來問題的復雜性還在于,人類有智慧、有預見能力,他們不會放任任何重大變化發生而坐視不管,他們可能改變甚至顛覆原先的生活方式。因此,未來地表演化格局有很多種可能性。人類世開啟了一個地質演化新時期,其結局會是怎樣,不僅科學家想知道,社會公眾也想探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