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灌軍
(江蘇省灌云縣九年制實驗學校 222200)
(1)個人卡殼:指個別學生遇到學習困難而陷入困境.這種“卡殼”或是由于計算能力不強,對運算中遇到的障礙缺乏正確判斷,不能及時調整思路,導致走入解答的死胡同被“卡殼”.

(2)群體卡殼:這種卡殼,相對于個人卡殼來說,代表一部分學生感受或想法.它具有影響性,更有針對性.
案例: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一課時,剛開始學生對于書上作業可以說一揮而就,當遇到“伴你學”的一道題時——全班學生都卡殼了.
右圖中的長方形是由22個大小相同的小長方形紙片拼成的,小紙片的寬為4cm.長方形中三塊小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教學中,筆者改變了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復習舊知,講解例題,鞏固練習,課堂小結”的方式,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里,學生因父母的特殊性,在生活中找到數學計算,發現數學計算就是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再到該如何計算,從而蓄勢到與教學內容自然相遇.
既然每個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思維“卡殼”現象,在遇到困難時如何克服,化困難為力量,也就是要求孩子深度思維,這成了數學教學中重點工作.反思我們的教學:老師們都在辛苦地教,有沒有思考地教?在六年級的小升初,不少教師的教學走入解題誤區,成為知識和解讀的販買者,或是各種題型的搬運工,造成教師累,學生苦,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而教育的趨勢是以能力立意,因此教學應以能力立意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就教學實施的一般程序來看,可以歸結為三個詞語:“悟道”、“深入”、“超越”.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中思維短路和回答問題卡殼具有以下的特征.
卡殼是學生在教學學習過程中不由自主產生的一種思維暫時停頓的現象,它具有一定的可視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發現學生的卡殼.如學生在課堂上突然欲言又止、表情異樣,嘴動但卻聽不見聲音,還有的干脆抓耳撓腮,期期艾艾情況.如六年級有這樣一道題:

學生對該算式首先想到的是先通分再計算,但在通分過程中發現公分母較大,計算較麻煩,就開始小聲討論,有的干脆雙手托腮,陷入沉思;有的說是不是題目有問題?如果老師提問學生,那些思維不成熟的學生就會卡殼.不能準確和流暢地回答問題.
由于對有關問題理解不全和不準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但對自己的想法又不能確定,不敢大聲說出來時表現出的一種特殊現象,因此卡殼帶有疑問的色彩.
教學《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大部分認為百分數就是分數.教師乘機提問:既然百分數就是分數,學它還有意義?干脆就不用學了,大部分學生陷入了沉思,而一部分學生則說:肯定有不同的地方,否則就沒有學的必要啦.但不同在什么地方學生的學習就出現卡殼.
學生學習思維的卡殼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學習困難,思維受阻而產生的,因而真實可信.
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問題是學習卡殼的主要原因.“小數的乘法”這部分內容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難度,尤其對于薄弱學校的學生難度就更大了,它主要考察學生的運算能力和細心程度.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自覺、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就顯的尤為重要.在教學中,要不讓學生卡殼,可以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數學計算,發現數學計算就是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再到該如何計算,從而蓄勢到與教學內容自然相遇.
數學學習是具有挑戰性的探究性活動,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去探索,去創新”. 當學生在知道了數學和他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時,他也有了挑戰數學的底氣.當他們在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有關的數學時,就會密切關注,他們的注意力會更集中.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沖突,激起他們強烈的思維活動,通過思維活動進行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之間產生實質性的互動.
對于遇到卡殼學生來說,問題適度為只要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后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小數的乘法》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得出了結論,因數里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緊接著有的學生就問如果買了0.5kg蘋果,每千克2.5元,要付多少元呢?這就是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并且這本不是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全班學生都理解了因數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的基礎上,我提出讓孩子猜積是多少?又該如何列式,同時,又該給出什么樣的理論支持.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結合小數乘整數來解釋.可以防止學生學習卡殼.
每個班級都有學困生,他們成績不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如何把他們的卡殼變為學習的動力,如何讓優秀生學得更好,學困生能牢牢掌握基礎知識,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呢?我采用了團隊學習方式.團隊學習是指教師把一個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合作和交流,可以很好地防止學生學習的卡殼.
“卡殼”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如果應用得當,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會被調動起來,學生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經歷數學學習、交流學習和應用數學,把結果變成了過程,把知識變成了智慧.同時,教師在平時強調學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在教材處理上做到教學內容和學生自然相遇,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內容富有挑戰性,在加上每個學生有一顆關心愛護他人的心,那么“卡殼”現象或許會使數學學習變成一件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