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健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澄學校 215122)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內容,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勇于探索、勤奮鉆研、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又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辛、百折不撓的優良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初中物理教學中,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也可以來自社會現實生活.筆者認為,雖然進行生產生活內容的研究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興趣、愛好,但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研究能力等各種條件的限制,研究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而學生通過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具備了繼續研究物理問題的條件,能夠對研究性性學習深入開展下去.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進行以物理習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體驗的探索,以期能更廣泛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逐漸達到將研究性學習固化為學生重要學習方式的目的.
課題的選擇,是研究性學習的起點.有些內容,在教師眼里很簡單,但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第一次將自己置身于陌生的情境中,他們的研究過程將顯得非常有價值.教學中我們只要對相關的學習內容進行挖掘, 就能提出一些較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學生很容易進入研究的氛圍中.
例1 使用托盤天平時,必須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如果放錯了,是否還能測出物體的質量?如何測量?
研究思路:可以通過驗證把被測物體放右盤,砝碼放左盤,天平平衡時,存在m物=m砝+m游示呢?還是有新的關系?
方法:①在調節天平橫梁平衡后,把物體放在左盤,在右盤增減砝碼并移動游碼,使天平重新平衡,測出某一物體的質量m1(把這一質量視為該物體的標準質量);②移動游碼到其標尺最左端的“0”刻度處,再把物體放右盤,在左盤增減砝碼并移動游碼,使天平又一次平衡,并記錄右盤中所有砝碼的質量m2與標尺上游碼所指示的質量m3;③從數量的角度考查m1和m2、m3之間的關系.
現象:m1=m2-m3.
結論:把被測物體放右盤,砝碼放左盤,天平平衡時存在m物=m砝-m游示.把兩種放置被測物體的測量方法進行一下對比,不難發現課本上使用說明書所規定方法的 “高明”之處,因為絕大多數人習慣使用右手,測量時物體只要放一次,而頻繁地增減砝碼,從而導致“右撇子”更順手,更方便.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必須讓學生看得懂、經過努力做得出,即要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深入研究,能夠體驗科學家的思維過程,從而更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由于研究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生面臨復雜的問題時, 可以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和研究,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例2 “用天平、量筒測定水密度”的實驗中,先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然后在杯中放入適量水,測出它們的總質量,再將水倒入量筒測出體積,計算出水的密度.實驗的方案有什么不足?如何改進?
研究思路操作過程中,將水倒入量筒時,燒杯中的水會有剩余,測得的體積偏小.因此可以改進方案,盡可能減小誤差.




獲取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知識,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基本的研究方法,這包括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等.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不斷消化新知識、構建新知識的過程,學生可以深入地了解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掌握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達到以解決問題來聚集學習內容的目的.
例3 用電壓表測電壓,用電流表測電流,然后用歐姆定律算出電阻的方法,稱為“伏安法”測電阻.若只給其中的一個表,在可以選擇別的器材的條件下,如何測出未知電阻的阻值?
研究思路除了一般的用電流表與電阻串聯測算電壓,或電壓表與電阻并聯測算電流外,利用電路的特殊變化,可以找到巧妙的方法.
方法1 選取電壓表、待測電阻RX、定值電阻R0、開關、導線若干、電源.如圖1,利用串聯電路中閉合開關可以將某一部分電路發生局部短路,使電壓表的測量范圍發生變化.

方法2 選取電壓表、待測電阻RX、最大阻值為R0的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電源.如圖2,利用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處于阻值最大與最小時,電壓表的測量范圍發生變化.
方法3 選取電流表、待測電阻RX、最大阻值為R0的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電源.如圖3,利用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處于阻值最大與最小時,電流表的測量對象發生變化.

方法4 選取電流表、待測電阻RX、最大阻值為R0的電阻箱、單刀雙擲開關、導線若干、電源.如圖4,利用替代法,當S合向A,讀出電流表的示數;然后S合向B,調節R0使兩次電流表的示數相同,則RX與電阻箱阻值R0相同.
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把學到的基礎知識、掌握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它特別關注人類生存的環保問題、能源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科技術問題等等.這些有利于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心社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喜歡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品質,使學生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
例4 夜間摸黑找開關非常不便,小明在學習簡單電路后,進行了設計.開關斷開時,指示燈L1亮而房間燈L2不亮;開關閉合時,指示燈L1不亮而房間燈L2亮.試畫出小明設計的電路圖?

研究思路小明的設計電路如圖5所示.前幾年,這種帶夜間指示燈的開關在家庭電路中曾備受“寵愛”,然而在市場上已找不到它的蹤跡它已經退出了市場,什么原因?
原來,不管開關閉合與否,電路中都有電流通過,即電路或多或少地在消耗電能.若L2為標有“220V 40W”的燈泡,L1是一個20kΩ的發光小燈泡.L2每天平均工作4h,則當L2不發光時,此電路每天將浪費的電能:
每天多消耗的電能
W=Pt=2.28W×20h=0.046kWh,
則使用此類開關每年浪費的電能W總=0.046kWh×365=16.79 kWh.若市場上都是此類開關的話,則一年將浪費大量電能!
另外,由于電路一直處于接通狀態,所以當更換燈泡時,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人體不小心接觸燈泡、燈座中的導體部分,很容易引起觸電.浪費電能加上不安全,正是帶指示燈的開關被帶有熒光指示條的開關代替的原因.
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我們給學生知識,學生只能用一時,而我們多給學生一種方法,學生就會一生受用.以物理習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促成知識與學生的發展“相遇”,實現知識意義和力量的增加.我們的教學實踐也僅僅處于起步階段,物理教學中,可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方面還很多,值得我們去進行更廣、更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