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柳青
(浙江省桐廬縣分水初中教育集團 311500)
章建躍博士提出了數學教育的“取勢、明道、優術”,意指教師要順應數學教改的潮流,懂得數學育人的原則,掌握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優化數學教學方法.在數學教育中,無論是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結論的推導,還是過程、方法的探索都離不開解題教學,毫不夸張地講,“掌握數學就意味著善于解題”.綜觀當前數學解題教學,“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依舊是課堂的“主旋律”,“題海戰術” 依舊是應對考試的“法寶”.為何數學教育教學改革風起云涌,而數學解題教學卻還在“墨守成規”.我們不禁要思考:數學解題教學該如何“取勢、明道、優術”?下面是筆者在“圖形面積一線等分問題”解題教學中的一點嘗試,不當之處,歡迎廣大同仁斧正.

數學習題是由課本的有關知識、信息、符號,通過遷移、發散和綜合而來的,相關問題的知識源就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佳策略和致勝法寶.因此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我們首先要明確這是哪類問題,然后追溯與此類問題相關知識點有哪些,最后綜合條件選定解決本題所適用的知識點,因此,相關問題的知識源就是解決此類問題的突破口.圖形面積一線等分問題常見解決策略:1.過中心對稱圖形的對稱中心的任一條直線把它面積兩等分;2.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把它分成面積相等的兩個三角形; 3.經過梯形上、下底中點的直線把梯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 4.直接運用圖形面積公式計算處理.由此,解題的方向即可明確.
方向已經確定,接下來就應該是如何去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要以知識溯源為主線,以“怎樣做、怎么想、怎么拓”為三步曲進行專題復習,一題多解,多解歸一,讓學生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從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題會類”的習題教學最高境界,是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學力.通過上題的解析,為學生今后處理“圖形面積一線等分問題”提供了一個分析范本,極大地提升他們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但解題不能只是目的,不能只為解題而解題,而要從解題中提煉出方法、思維,哪么,從上述的解題過程中我們還能有些什么思考呢?
思考一:解題的關鍵點在哪里,通法又是什么?




還可以繼續思考,在CM間是否存在某個點L,使得過LN的直線等分梯形OCDB的面積?如圖7-1,7-2,7-3,7-4,可得直線旋轉后所變化的圖形面積不可能為等積變化,由此可知點L不存在.同樣的,如圖8,如果點M不變,直線繞點M旋轉,則可得直線平分梯形面積的比值在不斷變化,也可得出直線的極限位置時,n的極端值,不再一一贅述.


思考三:三角形的面積如何等分,一般四邊形的面積又如何等分?解法3中利用三角形中線平分三角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進行求解,繼續思考能否過直線外一點來平分三角形的面積?上述圖形是直角梯形,有一邊是平行的,為構造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提供了便利,那么,如果是一般四邊形,又能如何平分.由此可得出下述求解方法.



如圖10,聯結AC,過點B作AC的平行線BE,交DC的延長線于點E,連接AE,交BC于點O,則S△ABC=S△AEC,得S△AOB=S△COE.取DE的中點F,連接AF,得S△ADF=S△AEF.又S△AEF=S四邊形AOCF+S△COE=S四邊形AOCF+S△AOB=S四邊形ABCF,即S四邊形ABCF=S△ADF.故AF就是四邊形ABCD的面積等分線.過P作直線PN交AB、DC于點G,H,若GF∥AH,則S△AHG=S△AFH,可得S△AGN=S△FHN,由此可得直線PN等分四邊形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