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海臨風
中秋節那天下午,我與阿誠去市圖書館一樓技藝大廳看《方寸匠心》以樂剪紙藝術作品展覽,可謂別具一格,讓人驚艷!
曾經看過多次剪紙作品展覽,前兩年也曾參加過漳州市圖書館舉辦的剪紙講座,所看的剪紙作品都是傳統的窗花、年畫、風景等,所見的剪紙傳承人都是女性。而這一次的剪紙展覽與眾不同,作者葉以樂竟然是個80后男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傳統的剪紙手法,融入東西方現代審美理念,構圖簡潔時尚,線條明快,且充滿立體動感,畫面內容更是天馬行空,有西方的耶穌,有東方的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有花鳥蟲魚,有小雛雞大公雞,有天真爛漫的小姑娘,有風姿綽約的漁家女,也有笑靨依然如花的老外婆,還有一些靜物,花瓶、花生、羽毛、瓜藤等等,藝術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里的所見所感都能成為他創作的靈感。

以往看過的剪紙畫,絕大部分是紅色的,而《方寸匠心》剪紙展,剪紙的顏色五彩繽紛,除了紅色,還有深藍色、白色、黃色、黑色、灰色等等,每一幅展品都是貼在玻璃框架上,更增添了立體觀感,而且每幅作品下方還有一張精美的注釋,蘊含了作者的生活哲思,也帶給觀眾思想啟迪。看完每一張作品,我都用相機拍下,然后在展廳的椅子上坐下,靜靜看完大屏幕滾動播出的對作者的介紹。從中了解到,出生于漳州剪紙之鄉的葉以樂從小跟著外婆學剪紙,15歲時就參加過全國少兒藝術剪紙大賽并獲得過銀獎。但父母并不希望他長大后從事剪紙工作,他只好順從家人的意愿讀書考大學。畢業后,他在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做營銷管理工作,收入可觀,衣食無憂。可他心底最熱愛的還是剪紙藝術,于是在工作五年之后的2011年底毅然辭職,回到家鄉重拾自己內心真正喜歡的剪紙愛好,父母親強烈反對,只有他哥哥支持他。第二年,他在廈門開了以樂剪紙藝術工作室,潛心做剪紙。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他就嘗到了從事剪紙藝術行業的艱辛,他花了以前積蓄的11萬元開的首次作品展,僅僅賣出一幅小小的作品,不到300元。但他并沒有退縮,而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從大自然與生活細節中發掘靈感,打破傳統,融入現代美學概念,讓每一幅作品先感動自己,再感染別人。一晃六年多時間過去了,他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并成功舉辦了幾十場展覽,也有人以十五萬元收藏他的一幅作品,二十幾家媒體都介紹宣傳過他的剪紙作品,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剪紙藝術是生活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只需要有一部分人懂就夠了”。葉以樂如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祝福這位年輕的剪紙藝術家,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把被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漳浦剪紙藝術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