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風險”兩個字,相信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糟糕的事情。生活中處處存在風險,不管我們是否喜歡,風險總會不請自來。風險會對我們造成傷害,這種傷害是誰都不愿意承擔的,所以要對風險進行管理。
風險的種類繁多,但是日常能遇到的卻較少,主要分為人身風險和財產風險。
人身風險主要分為死亡風險、健康風險、意外風險和長壽風險。
隨著醫學的發達,雖然病人被治愈的概率得到提升,但因病死亡的人口卻不在少數,意外和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在生活中也頻頻發生?!?017年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全年死亡人口986萬人。造成死亡的原因很多,下面主要介紹因病死亡和因自然災害死亡的情況。
疾病導致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心血管病。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心血管病死亡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高于腫瘤及其他疾病。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因病而死,很可能導致整個家庭“一病回到解放前”。
如果說疾病會導致一個生命的結束,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則會導致一群生命的離世。由于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突發性,往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我們生存的環境隨時面臨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其中僅每年家庭火災的死亡人數就觸目驚心。據公安部統計,家庭火災每年約5萬起,約占火災總數的1/3,在家庭火災中死亡的人數每年為800余人,占火災死亡人數的70%以上。
疾病風險對于每個家庭而言都是無法回避的,其發生頻率之高,尤其是癌癥,2017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中國較新癌癥數據,這一匯總了全國347家癌癥登記點的數據顯示:每天約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生存環境的惡化、食品安全、大氣污染、工作壓力,這些因素對我們健康的影響日趨嚴重,癌癥等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還將不斷提高。
除了生命和健康風險,人身風險中的意外風險也不容忽視。意外風險、意外事故害人不淺,尤其是交通事故,可以導致人死亡和殘疾。我國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經多年居世界第一?!兜缆方煌ㄟ\輸安全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2017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為6萬人。殘疾原因中,因意外事故致殘的比例也不在少數。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保險人群意外傷害風險研究報告》顯示:交通類風險是第一位的意外風險原因??偟膩碚f,各年齡階段及各類型意外風險發生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男性的意外傷害風險高于女性,在中青年(20~59歲)階段,男性意外風險是女性的2.38倍。
第二,0~19歲青少年兒童的首位意外風險是意外溺水或水災,說明青少年溺水風險需要重點關注;在20~49歲階段,無生命機械力量是導致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對于5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面臨的最大的意外風險是跌倒墜落。
第三,老年人的意外風險高于中青年,中青年的意外風險高于青少年。
第四,因溺水或水災致死、致殘的事故中,死亡占比超過96%,溺水帶來的危害后果非常嚴重。
第五,青少年在暑假的意外風險較寒假及其他時間段高。
第六,“十一”長假發生意外的比例較其他時間段高。
除以上風險外,還有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風險,那就是老齡化風險。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但卻不愿意承擔老年人的痛苦:人活著錢不夠、疾病引起的大筆醫療費、需要長期護理等問題。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嚴重老齡化。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5億人,占總人口的10.8%。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人,約占屆時亞洲老年人口的2/5、全球老年人口的1/4,比現在美、英、德3個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老齡問題將為中國百姓帶來新的挑戰。
財產可以分為不動產(如房產、車等)和動產(如股票、基金、存款、信托、存單、期貨、銀行理財產品等)。這些財產將會面臨法律和投資方面的風險。
如今人們手中的財產形式多樣,多樣的財產在婚姻家庭中和遺產傳承中面臨著很多的法律風險。房產是大部分家庭擁有的主要財產,這一財產在離婚時或繼承時會存在很多風險,例如由于長輩遺囑不清導致晚輩在房產上發生糾紛等。
隨著人們財富的增多,金融投資也越來越普及,但欺詐也充斥其中。一些金融投資中血淋淋的教訓讓人們時刻警醒,例如:2018年網貸圈“雷聲”隆隆,以致行業流傳著“南京雷完上海雷,上海雷完杭州雷……”這樣一句話。據統計,2018年前5個月,每月倒閉的P2P平臺平均在20家左右;到了6月,“爆雷”數量猛增至63家;進入7月,已經達到100多家,資產涉及近10萬億元。
追求高收益是人性,但是我們要有理性,投資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風險偏好、家庭情況和理財目標等,在管控好風險的前提下追求收益。除欺詐風險外,投資還會面臨不確定風險及天災人禍,例如:2008年的地震導致房屋倒塌,對在汶川投資買房的人來說也是風險。
在正確認識風險的同時,要學會管理這些風險。我們會面臨人身和財產上的很多風險,這些風險一旦發生,會對家庭的財務狀況產生影響。風險一旦來臨,人們為了保證生產和生活正常延續與進行,必須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損失。風險所帶來的物質損失會使人們消費水平降低的同時,導致相應的支出增加,例如健康風險導致的醫療費用增加。
為了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必須對風險進行管理。所謂風險管理,就是在風險識別、風險預測的基礎上,確定風險所致的損失嚴重程度后,進行風險處理,用最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控制。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在風險識別、風險預測的基礎上,確定風險所致的損失嚴重程度后,進行風險處理,用最合理有效的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進行控制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沒有意識到風險就是最大的風險。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預測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害,從而選擇有效應對風險的方式。
風險預測就是人們運用科學的方法,把掌握的統計資料、風險信息及風險性質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可以更加精確地確定各項風險的頻率和強度,為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方式提供依據。以下是一些風險發生的概率:
受傷:危險概率1/3
車禍:危險概率1/12
心臟病突然發作(如果已超過35歲):危險概率1/77
在家中受傷:危險概率1/80
死于心臟?。何kU概率1/340
死于中風:危險概率1/1700
死于車禍:危險概率1/5000
死于飛機失事:危險概率1/250000
在風險識別和風險預測的基礎上,結合其他因素對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進行全面考慮,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與公認的安全指標比較,衡量風險的程度,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
發生風險后,針對不同風險有不同處理措施,需要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詳細掌握。
風險處理的種類 ? ?風險處理是指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概率的風險,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或方法,使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降到最小限度。其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風險回避。直接回避風險,或不去做可能導致風險的事情,從而避免某種事情的發生及由此帶來的風險。比如為了避免空難改乘火車,但是還會帶來其他風險。
第二,損失控制。指在面臨潛在風險時,采取措施控制風險,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在風險發生后降低損失。例如:加強身體鍛煉預防疾病;黃河決堤積極救助減少損失。
第三,風險自留。指風險帶來的損失由自己或家庭本身承擔。這種方式適合小額損失,例如對普通家庭來說感冒發燒的醫療費,但是大額損失不建議自留。
第四,風險轉移。指將風險轉移出去,使得同一風險分散到相關的多個個體上,從而使得每一個個體承擔的風險相對以前減少。
風險處理的措施 ? ?風險處理的類型很多,對不同風險可以采取的不同措施。但從風險處理的過程來看,可以分為非保險型風險管理和保險風險管理兩大類。前者是對風險加以改變,而后者不試圖改變風險,只是在風險損失發生時,保證有足夠的財力資源來補償損失。保險既有風險控制的功能,又有風險損失的財務安排(分攤和補償損失)功能。通過訂立保險合同,保險將風險轉移給匯集大量投保人的保險公司,從而實現風險的高度分散。在個人、家庭、企業開展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保險作為轉移風險的有效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實務領域。
任何一種風險管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和各自的適用范圍,沒有哪一種風險管理方法可以管理所有的風險。在實踐中要比較各種方法的成本和收益,針對具體的風險選擇具體的方法,從而選擇正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