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艷?居勝紅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019-01??
影像學的檢查,包括超聲、X 線拍片、CT、MR (磁共振) 、DSA (血管造影) 等。不同的影像學檢查各有優勢,從最適合疾病檢查的角度,以及經濟負擔、檢查的難易度和檢查時間的長短等考慮,有時候一種檢查完成后還不能得到明確的診斷,也可以用其他檢查補充。
?骨骼肌肉系統?如果是外傷導致骨折或是懷疑骨折,首選是 X 線檢查,檢查方便、費用相對低,如果不能明確診斷再選擇 CT。關節和脊柱等的骨質退變(老化) 首選 CT 或磁共振。但如果是關節炎、關節肌肉、韌帶損傷等首選磁共振。若懷疑骨骼病變首選 X線檢查,方便、經濟。觀察骨質結構方面,磁共振稍弱,而傳統 X 線空間分辨力高,能清晰觀察骨小梁結構。如果是想進一步觀察軟組織和周邊結構侵犯,可選擇磁共振。
?中樞神經系統 分急癥和非急癥。腦出血首選是CT,出血在 CT 上可清晰顯示,而且檢查速度快。腦梗為節約時間一般首選 CT,但CT 敏感性不如磁共振,磁共振在腦梗發病后數小時便可反映出來。因此若 CT檢查未發現異常,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建議檢查磁共振。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脊髓病變或脊柱病變影響到脊髓,這些炎癥或是腫瘤類的疾病,磁共振優于 CT。
?頭頸部?鼻竇如鼻竇炎或鼻竇腫瘤等,首選 CT。中耳乳突首選 CT。內耳可首選磁共振,磁共振有項技術叫內耳水成像,觀察內耳更適合。頸部首選 CT 或磁共振。甲狀腺首選超聲和超聲引導下的穿刺,如果要看是否有腫瘤侵犯或轉移,可做 CT 及磁共振。
?呼吸系統?排除肺部的早期腫瘤,或發現異常需要進一步確診者,可選擇CT。常規體檢中 X 線胸片,對肺癌早期篩查的意義不大,就目前而言,國際上公認的篩查肺癌最有效的方式是低劑量的螺旋 CT。
?消化系統?臨床首選是胃鏡、腸鏡檢查。食管、胃影像檢查方法首選做食道吞鋇檢查,如果已明確有消化道腫瘤,建議補充 CT 檢查。小腸炎癥或腫瘤可行小腸增強 CT 檢查。小腸疾病檢查中胃鏡受限制,因為胃鏡只能檢查至十二指腸,無法到小腸,因此 CT 小腸造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結腸臨床首選腸鏡,但影像學上鋇劑灌腸檢查可對腸鏡進行有效補充,觀察結腸整體輪廓與功能。對于體檢病人,肝、膽、胰、脾超聲是首選,如果懷疑有問題的,建議 CT 或磁共振平掃加增強,來明確診斷。
?泌尿系統?首選是超聲,但影像學檢查也有一定的針對性。腎臟建議 CT 和磁共振,懷疑有占位,補充增強。輸尿管、膀胱懷疑輸尿管、膀胱腫瘤會考慮 CT泌尿系統造影(CTU)。
?乳腺?根據不同情況可選擇乳腺超聲、X 線鉬靶攝影或磁共振(MR)動態增強檢查。乳腺超聲簡便、便宜,但對乳腺癌的重要特征微小鈣化不敏感;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的首選和最簡便、最可靠的無創性檢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