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榮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不同劑量氨基酸在早產兒靜脈營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產科出生的早產兒共9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例。實驗組采取高劑量方案,對照組采取低劑量方案,觀察對比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指標、喂養不耐受率以及并發癥發生幾率。將兩組患兒代謝指標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兒體質量、頭圍增速、身長增速更快快,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以及靜脈營養支持時間更短短( P<0.05);實驗組患兒喂養不耐受率明顯比對照組更低( P<0.05);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幾率和代謝指標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早期對早產兒給予大劑量氨基酸營養支持,可促進患兒生長發育,有利于胃腸道功能成熟,喂養不耐受發生率降低,代謝指標良好,具有安全性。
【關鍵詞】不同劑量氨基酸;靜脈營養;早產兒;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037-01
早期營養不良,使早產兒宮外生長發育受限。靜脈營養支持是取得能量的重要途徑,氨基酸是靜脈營養的重要成份,國外相關研究表示[1],在早期對早產兒靜脈輸注2-3g/(kg·d) 的大劑量氨基酸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作用更為明顯。此次研究采取不同劑量氨基酸應用于早產兒靜脈營養支持中,現總結如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產科出生的早產兒共9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9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26例,女23 例,胎齡28- 34.5周,平均( 32.08±1.85)周,出生體質量1312-1848g,平均( 1638.75±325.65)g,出生體長38-45cm,平均(41.85±2.75)cm,出生頭圍26-32cm,平均(30.01±1.95)cm;對照組組男27例,女22 例,胎齡28.5-34周,平均( 32.47±1.62)周,出生體質量1347-1835g,平均( 1626.81±331.47)g,出生體長37-46cm,平均(42.36±2.84)cm,出生頭圍26-31cm,平均(29.18±2.0)cm;兩組患兒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此次研究患兒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目的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出生時間均在24h內;②胎齡均小于37周;③出生體質量1000-2000g間;④出生時不存在窒息情況;⑤不存在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嚴重肺部疾病;⑥不存在其他重要臟器疾病;⑦不存在遺傳代謝性疾病。
1.2?方法?兩組患兒均入院后搭建外周靜脈通路,早產兒均采取常規保溫,使用魯米那預防顱內出血,應用氨茶堿預防發生呼吸暫停,發生黃疽患兒及早進行光療和白蛋白,對感染者積極抗生素治療。出生后6h內開始靜脈補液,在出生后第3天實施補充電解質和維生素,每天輸液維持時間為20h,連續治療5天,并視患兒具體情況,在出生后12h內進行靜脈營養支持,連續治療5天后逐步轉變為經口胃腸營養支持。實施早期靜脈營養支持具體操作方案如后:氨基酸低劑量使用組初始劑量1.0g/(kg·d),之后每日增加0.5g/(kg·d),最大劑量3.5g/( kg·d)。高劑量使用組初始劑量為2.0g/(kg·d),第二日增加1.0g/(kg·d),之后每日增加0.5g/(kg·d),最大劑量4g/( kg·d)。添加脂肪乳使用濃度為20%的脂肪乳劑,使用初始劑量為1.0g/(kg·d),之后每日0.5g/(kg·d)的速度增加,最大劑3.0g/(kg·d)。
1.3?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患兒出生后1小時內與出生后14天時患兒生長發育指標。觀察兩組患兒靜脈營養支持并進行早產兒配方乳喂養,至經口喂養量大于100 mL/( kg·d) 后,靜脈營養支持停止,將靜脈營養支持時間記錄。
(2)觀察兩組患兒喂養不耐受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此次此研究使用數據經統計學分析處理,統計學軟件包版本是SPSS19.0,百分率以(%)代表率,經(x2)檢驗,(x±s)代表量,經(t)檢驗,P<0.05則表明組間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生長發育指標對比?實驗組患兒體質量增加速度、恢復出生體質量、頭圍增加速度、身長增加速度以及靜脈營養支持時間等相關生長發育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具有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1。
2.2?兩組患兒喂養不耐受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實驗組患者喂養不耐受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兒代謝指標比較?經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血清代謝指標水平Cr值為(51.26±8.33)μmol/L、BUN(3.65±1.28)mmol/L、DbiL(15.67±8.08)mmol/L、TBA(24.87±15.74)μmol/L、CO2CP(23.08±3.72)mmol/L與對照組血清代謝指標水平Cr值為(51.47±8.56)μmol/L、BUN(3.37±1.36)mmol/L、DbiL(15.45±8.23)mmol/L、TBA(24.93±15.07)μmol/L、CO2CP(23.42±3.10)mmol/L進行對比,兩組間的差異無顯著性,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在早產兒靜脈營養中早期實施初始大劑量氨基酸方案具有安全性。
3?討論
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使早產兒生存幾率加大。早產兒,尤其對于極低及超低出生體質量患兒,因宮內攝入營養不足,出生后需求熱量高,僅采取胃腸道喂養無法滿足早產兒營養和代謝需求,早產兒各重要器官發育不夠成熟,易產生并發癥,出生后的生長發育十分緩慢[2]。因早產兒無法經口喂養,為保障其生長發育需進行一定的靜脈營養支持。
通過大量臨床實踐,靜脈營養的成份、配方、劑量在優化,氨基酸的使用劑量大小關系到早產兒的耐受程度,大多治療較為保守,使患兒宮外發育受影響[3-4]。此次研究發現,早期給予大劑量氨基酸靜脈營養支持,對患兒體質量、頭圍增加速度、身長增加速度更快速,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以及靜脈營養支持時間也更短,提示氨基酸對早產兒生長發育起到良好促進作用,氨基酸初始劑量以2.7 g/( kg·d)進行腸外營養支持,能改善早產兒營養情況,有利于其胃腸功能更早恢復,使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發生率更低。氨基酸超負荷將會引起酸中毒以及血清尿素氮水平上升等,由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在臨床中大多選擇保守方案,通過此次研究表明,在氨基酸靜脈營養中在早在大劑量使用對代謝功能影響小,具有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早期使用大劑量氨基酸靜脈營養支持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及早恢復胃腸道功能,降低喂養不耐受發生,具有良好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劉志娟,柳國勝,陳詠鴿,張慧麗,巫雪芬. 早期不同劑量氨基酸在早產兒靜脈營養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5,17(01):53-57.
[2]?陳暉,戴小燕,李燕,袁晶,楊娟. 不同起始劑量氨基酸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早期營養狀態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2017,32(02):316-318.
[3]?吳艷,鐘曉云,蔣靜,龔華,陳文,李剛,王琪. 早產兒靜脈營養中不同初始劑量氨基酸供給方案研究[J]. 重慶醫學,2013,42(06):616-618+621.
[4]?談健民,鄭玉瓊,萬鴻,羅天寬,申川橋,楊莉娜. 靜脈營養中不同初始劑量氨基酸對早產兒早期營養的影響[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08):807-809.